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南麓,浑江中游,总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总人口24.3万,其中农业人口15.6万。2014年,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938元,农业人口年均收入9970元。全县现有小学25所,初中学校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全县在校生总数19155人,在岗教职工2827人。
近年来,在通化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指导下,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 41号),大力推进了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作用,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下面,将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达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加投入,实现基本建设达标
1、建立县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县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将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县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2013年县政府决定投入1500万元易地新建教师进修学校,前期投入100多万,现正在建设中。近三年,每年投入专项经费3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和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每年拨付教师培训经费60余万元。
2、专业设施达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水平。教师进修学校有独立校园校舍,校园内设有绿地、活动场地,办公和教学用房充足,规划合理,功能明确,校园环境文明整洁。全县教职工总数 2658人,学校占地面积7748.2平方米, 建筑面积达5012.8平方米,办公楼面积达3342.8平方,校舍和配套生活设施基本满足全县教师培训的需要。专业设施标准与省级示范高中的水平相同,能同时承担 200 人以上专项集中培训。学校具备用于各学科培训的普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 微格教室、 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报告厅、语音教室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教室。其中,普通教室3个,每间教室配备电子白板。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计算机100 台。微格教室配备控制系统、存储播放系统、音响设备和多个摄像头。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 80 人,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大屏幕电子白板、计算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多媒体控制系统,教学录播系统、双向视频等设备。
3、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教研培训中心。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是通化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育局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负责我县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服务指导、管理评价等。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机职能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现有干训部、师训部、中学部、小学部、综合部、艺体部、电教部、高中部、民教部、校务办、后勤等11个部室,学校现有教师50人,其中专职培训教师40人,全部有三年以上基层教学经历;50周岁以下教师26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4、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教研中心。学校有本校的门户网站,并与省、市教育网站连接。具有数字化视频制作系统,实现优秀课的同期录制和编辑。具有与教育网、公网进行有效连接的网络环境,网络出口带宽20M,建有内部局域网,配备专用服务器,有覆盖全县的教师学习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能为全县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实现网上办公、网络教研、资源下载、互动交流等,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监控、评价和管理。具有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上连国家、省、市下联到基层学校,能够实现县域内有效开展远程会议、培训、教研等。
5、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学习中心。学校有报刊96种,图书资料(各类教材除外)1.8万册。其中基础教育类的报刊和图书资料占总数的85%。教育教学和教师用音像资料总量达2000 多小时。每五年图书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源补充更新率达25%。配备专职技术、管理人员,保证教师培训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有实验学校作为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正式聘请66名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协助开展教师培训。
二、加强培训,开展教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1、贯彻方针,完善制度,保障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2013)》等文件精神,我们开展了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现状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两项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制定《通化县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方案》和《通化县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明确学习任务和形式,做到按需施训。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县、进修学校、基层学校三级管理,建立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电子档案。落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现有省级示范校2所,县级示范校7所,合格学校14所。
2、方法多样,形式新颖,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精选培训内容,满足教师多方面发展需求,尝试开展专题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和研修式培训等等。针对部分教师教学的理念落后问题,我们聘请李元昌教授、蔡京玉主任等数十人到我县进行系列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素养。我们还连续三年开展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活动和校长“驻校研修”活动,教育局下发方案,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活动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教学能力和校长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高校引领,学科带动,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我们与东北师范大学一道创建“U-G-S”(即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培训模式,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农村教师的新途径,推动农村教师协同发展。我们与通化师院联合办学,把东宝中学和快大镇小作为“通化师范学院满族剪纸传承学院”培训基地。与北华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长期建立联系,经常聘请专家教授到我县上课。
2012年我们成功地承办了“东北师大教师教育创新”东北试验区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现场会,东北师大刘益春校长、马云鹏教授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专家、名师及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的200名代表出席会议。2013年5月我县成功举办“教师教育东北协同创新中心”物理有效教学现场会。本次会议邀请华东师大的胡炳元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陶昌宏分别作了《物理教学行为与语言表述》《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每年寒暑假通化师院两次为我们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人数已达1500多人次,满族剪纸已成为我县美术教学校本课程。
4.名师引领,骨干带动,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2010年我县成立了10个名师工作室,发展成员65人。我县有省级学科到头人22人,省级骨干教师45人,市级骨干教师98人,县级骨干教师422人。他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推动学校教学向纵深发展。骨干教师县域交流、城乡交流活动,使我县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我县市级初中语文赵金明名师工作室到柳河县与当地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两次为市级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县级名师刘晓红、于秀梅多次到乡村学校送课。我们开展“通化县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活动,促进骨干教师自主成长。2013年通化县和集安市两地骨干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上课,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县级名师工作室10位主持人两次为县级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
5、明确教研主题,落实教研任务,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我们把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作为教研主题,提出“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工程”、“教学管理精致化达标工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等五项工程。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效益年系列活动,推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向纵向发展。一是“双备双上一反思”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三年来,举办区域教研活动130次,786名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上了一千多节观摩课,参与研讨活动多达4100多人次。二是校际联研丰富了教研活动样式。在区域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学校间互动交流联合教研,参与人员范围小,教研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果好。三是开展了“三课过关”和优质课验收活动。三年全县课堂教学合格课达到100%,达标课达到60%,优质课达到30%。
6、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验。2015年我们承担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验县工作,与国开大学一起开展工作。7月我们举办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县网络研修与校本主题研修正式开始。9月,我们派34名教研员、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北京高级行政学院参加国开举办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辅导员集中学习。现在正在开展网络研修和区域研修工作,一切进展顺利。
三、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1、经验之一:调整工作思路,突破教师培训瓶颈问题。教师进修学校多年来以教研为中心,培训部门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培训工作困难重重,我们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教师培训瓶颈问题。一是调整研修人员。2010年,我们从基层学校抽调两名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领导充实到进修学校,负责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我们还从教研部门抽调两名骨干教研员充实培训部教师队伍,并让他们兼做教研员工作,这有利于协调教研、培训两部门关系。二是调整研修目标。我们认为,教学研究的短期目标是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终极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师发展有效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教研部门的工作的目标必须调整到培养优秀教师的终极目标上来,必须与培训部门的工作目标必须保持一致。学校领导作为项目审核小组,对各部门重点工作和培训项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学校总体目标要求的工作或项目限期进行调整。三是调整研修课程。把教研员的学科培训、课例研修等纳入全员继续教育研修课程,计入学时学分,完成教师培训实践性课时不低于50%的目标要求。四是调整研修方式。传统的培训研修方式已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需求,网络研修势在必行。一开始,我们使用自己的研修平台,为全县教师提供县域内课程资源。现在我拥有“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这两个平台。这些平台为我们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研修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2、经验之二:改变教研形式,回归教学研究本质。教研活动往往注重形式,忽视研究的实质。例如:县级教研会规模较大,而研究的内容却空洞,参与人员只是做了陪衬。教学研究的本质是学术研究。研究类别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研究规模有小组研修,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等;研究形式有自主研修、合作研修,网络研修等。怎样回归教研的本质?这是我们进修学校教研员要思考的问题,回归教学研究本质就是引导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到研究上来。教研员顾名思义教学研究人员,从事的是教育教学研究,是学科教师中的骨干力量,有责任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教学研究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要从大课题着眼,从小课题入手。2012年我们在全县开展了“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确立全县教学主题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年中梳理出规范的教学模式48个。每位教师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成若干个小课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结合学校开展的全体教师听评课和优质课验收活动,教师进一步展示自己研究,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二要从全员参与到骨干引领。2015年我们开展了“小学英语网络研修与校本整合区域研修”等四个学科教学研讨会,整个活动强调区域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主题确立和目标的达成,参与课例修的全过程,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区域研修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教研员、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有责任引领教师从低层次的听评课向高层次研课发展。集体备课环节必须有主备,上课环节必须有点评,评课环节必须有教研员的总结性评价。三要从整体推进到重点突破。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中,我们遵循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试验工作,推动网络研修和信息化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我们还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分级确立信息技术应用试点校。现有教育部数字校园试点校1所,省级信息化试点校2所,县级试点校4所。
3、经验之三:依托学校网站开展教研活动。网络研修资源丰富,方式便捷,是我们近几年探索的经验同时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加强资源库建设,丰富网络资源,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服务。我们把教师培训课程和公开课都制作成视频课程,还精心从网上下载145学时的专家讲座视频资源,主要有魏书生的“如何做优秀的班主任”,有任小艾的“教师素质与班主任的艺术”,还有高金英的“新时期班主任的素质”,专门购买了一套新课标解读光盘,共计72张,这些资源都放到“教师学习资源”网站上,共教师学习。在网络上学习,教师可自行安排时间,业余闲暇之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教育专家们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实实在在地感受网络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我们利用学校专题网站,配合开展一系列研修活动。为了配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程”和“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我们开辟“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专题网站,建立了“县网络交流平台”,供学科教师教学、研讨、交流使用。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网站,收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作品200多件,经验文章18篇,以及视频材料20部,整个活动过程在“网站”清晰可见。2012年11月,我县派出中小学60名数学骨干教师到东北师大学习,为期三周。我们特意制作一个专题网站——“东北师大通化县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网站”。我们要求学员在学习期间,要把每一项活动、作业和学习体会都发表出来共大家交流、分享。
4、理清工作思路,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文件,理清工作思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2012年,教育厅下发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为我们开展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培训工作、教研工作都要服从这一目标要求。为此,我们探索培训和教研、培训与电教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培训、教研一体化的问题。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的安排,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我们开展电教与教研活动的整合提供契机。这项工作有电教部门牵头,教研部们具体实施,教研员带领教师开展备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效果很好。我们边开展活动,边研究两项工作的整合。一是整合人员,成立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办公室,把教研员纳入其中;二是整合资源,将进修学校网站与省资源平台和省研修网进行有效连接,使三网合在一个页面上,便于使用;三是整合任务,我们把“一师一优课”任务与学校评优活动整合在一起,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今年我县承担了省教育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两项“送培到县”活动,这两项活动,不仅仅是给我县教师一次简单的培训,这是一次示范性引领。从方案设计到活动实施,从专家引领到课例研究,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为我们开展教师培训专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教师培训专业化和培训专业化的教师可能会成为我们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聚焦亮点,收获成绩,我们在工作中成长
1、我们的亮点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项目,我们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上建立了“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带领全县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研修活动。我们采取“造氛围、制方案、建平台、抓落实和保常态”的五步管理方式。“造氛围”就是广泛宣传,让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制方案”就是从教师进修学校到基层学校都要制定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相应的实施方案;“建平台”就是在建立“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基础上,为基层学校建立了他们本校的网络平台,现已建立23个,占学校总数的66%;“抓落实”就是实实在在地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我们培训部安排一名信息技术专业老师专门负责网站后台管理,各学校、各研修活动部室也有专人负责。“保常态”网络研修、网络管理要保持常态化,随着活动开展,及时更新网站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得到多方认可,取得初步成效。
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吉林培训项目阶段总结会上,省领导与专家对我县“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活动”这种创新研修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在2014年12月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高级培训班上,李彩霞作了题为《网络拓宽培训管理渠道》的经验交流。我县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工作被《中国教育报》(2015-05-09),吉林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jledu.gov.cn/show/28935.html)报道。运用教师工作坊开展教师研修,推动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使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省提升办王雁玲副主任在《平台监管保实施多元评价促应用》一文中,介绍我校李彩霞老师的“通化县师训管理工作坊”典型经验。2015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委托吉林电视台采访我校李彩霞、崔银艳两位老师,相关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2015年7月4日的“新闻30分”栏目播出。2015年7月13日,省提升办在省教育学院召开2015年“提升工程”工作部署会议,李彩霞在会上作题为《通化县提升工程五步曲》的经验交流。2015年9月,崔银艳老师应邀到吉林市为当地教师做工作坊经验介绍。“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做法,成为我校培训工作一项成功案例,凝聚着全体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精神。
2、在多年的探索中,教研员成长是我们的收获。教育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从中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培训更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更注重主题研究,信息技术更注重实际应用。我们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我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5人,市级骨干3人,县级骨干11人。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研员队伍提升。近三年省级立项19项,结题11项。2015年,以课题实验研究作为学科教学研究系统化、深入化的有效手段,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从而达到有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教师进修学校引领农村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等课题经过专家组鉴定评议准予结题,其他实验课题也在陆续准备结题工作。李彩霞的崔银艳获得“十二五”通化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表彰;为引领全县教师搞好学科主题教研,召开了李元昌教授的主题教研座谈会及主题教研培训会,以主题研究为方式,提高教研员理论水平。近三年教研员共写论文80多篇。其中,孙富贵的《浅谈中考前物理学科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一文,在《 中国科技教育》2012年第3期发表。丁兆华 的《怎样才能上好复习课》一文,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 期发表。贺伟的《在科学探究中关注科学概念的形成》 一文在《中国科技教育》2011年第11期发表。
2012年,我校获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2年度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团队’表彰”。证书编号:JLSJYKYXJTD-2012-043504-004;获得“2012年度教育局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二等奖”; 在第六届全国中学生语文竞赛组织活动中,我校工作突出,组织规范,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3年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吉林省总决赛最佳组织奖;获得“国培计划(2013)”---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新课标起始年培训项目,优秀县级培训机构表彰;李彩霞获得吉林省第三届“教师培训特色与创新”经验成果一等奖。
2014年学校获得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干部培训办公室举办的“中小学校长优秀培训项目评比”三等奖;获得中国教师研修网“优秀县级(区)培训机构”表彰;获得吉林省教育学会“吉林省学习与践行《指南》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优秀组织奖
教育改革让我们收获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且行且思,与改革初衷也渐行渐近。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注重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只有在坚守中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任重道远,只有在改革中前行。只要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的培训中心、教研中心和电教信息中心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得到更大的提高。
2015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