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实施地方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又是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这次新课改的亮点。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对校本课程的理解,谈一谈我县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关问题。
一、为什么再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问题
2013年我县被教育部确定为艺术教育实验县之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艺术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我县艺术教育实验的重要手段。另外各学校虽然不同程度地开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把校本课程当作文化课程的补充,这一现象在很多学校表现得还很突出,课程资源开发还有欠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县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学校怕增加学校负担,怕影响学生学习。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一个部分,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内容,不增加负担,只需要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必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使学生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学生不再是读死书,死读书了。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其原因是学校管得太死,教师管得太严。这样不利于学生成长。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和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学生已不再是单独追求高分,对能力追求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然我们就被时代所淘汰。
2、行为上的问题。有人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费时费力去编教材,没有教材就开设不了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不是文化课程,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再实践过程,是文化课与社会实践向结合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就是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多以活动小组出现。每周或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的活动内容,有指导教师和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如安排运动会、文艺演出、赛诗会、书法比赛等等。学生为了准备比赛,就认真参加活动,同时活动又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提倡编写教材,编写教材会使学校陷入称重的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之中。如果抛开国家教材另搞一套就会偏离教育方向。
3、思维定式问题。学校把校本课程等同于国家学科课程。新课改把课程分为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文化课程以外的活动性课程,包括书法课和心理健康课。不能以教材为中心,不能以知识为中心,一个教师一教到底。学校要打破班级界限、课时界限,要以活动为中心,多开展主题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等。
4、方式问题。方式问题表现在不能因材施教,活动安排千篇一律,标准统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评价上,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要求所有学科,以分数论高低,简单评价教师和学生是不公平的。校本课程不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考试,不评比,重在过程,不注重结果。要克服“要么就搞好,要么就不搞”的思想。
三、校本课程与艺术教育关系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艺术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而艺术教育又是我县校本课程开发重要内容之一。
1、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前提。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接受优质艺术教育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加大教师培训,转变学校艺术教育观念,优化学校艺术教育资源配置,配齐专、兼职教师。为实施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艺术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挖掘艺术教育潜力,发挥学校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发具有丰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传统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校内外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开发课程优质资源,把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活动成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凸显育人特质,用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4、把校本课程成果作为艺术教育实验新成果。开展校本课程实践,积累课程活动性材料,总结校本课程新成果。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实验,探索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规律和途径,取得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双丰收。
5、通过校本课程实施,探索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之路。有效实施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学校艺术教育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相融合。探索学校与社区、课程与活动、教育与艺术、文化与传承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之路。
四、校本课程定位问题
1、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基于本校内外课程资源、客观条件所开设的系统性的活动课程,课程实施以活动课程为主,可以与校园文化和特色办学相结合。校本课程不等同于编教材,也不提倡编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过程性材料和展示性材料。校本课程体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2、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指学校、教师、教材、图书馆、环境等等。校本课程资源就是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更多的需要去挖掘,去开发。
3、校本课程类别。这次课程改革,把课程分为三级管理、两大类别。三级管理课程有国家管理课程、地方管理课程和校本管理课程。
两大类别是学科课程,占课时总量的8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课时总量的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
国家管理课程,占课时总量8%,内容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地方管理课程,占课时总量8%,内容是家乡、健康、书法;
校本管理课程,占课时总量4%,内容是艺术教育活动课程。
4、校本课程课时安排。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的20%。校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占课时总量的4%。校本课程每周1节,地方课程每周2节,综合实践课程3、4年级4节,其他年级2-3节。第7-8节课,灵活安排。以活动课为主。
五、校本课程开发问题
1、成立领导小组。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广大教师了解开展校本课程的意义,动员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开发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课程资源就是学校能够开发并实施的各项活动,把这些活动有计划有安排地加以实施,还要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如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等。人力资源指校内有专长的专职教师和校外有专长的兼职教师,发挥教师的特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物质资源主要指财力和物力,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环境资源是指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还有资源丰富的山山水水。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撰写实施方案。学校要有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各活动小组要有小组活动方案,活动具体实施要有安排,有时间,有内容,安排要具体,过程要详实。
4、实施校本课程。学校要依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校本课程。要把校本课程实施与地方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不仅限于艺术课程,还有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辅导、书法实践等等。
5、取得校本课程新成果。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师生讲文明懂礼貌,爱学习善思考,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儿的。 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树木成荫与花草芬芳,漂亮的大楼和宽敞的操场,处处体现出优雅的读书环境。
2014年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