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脚下的路有多远?
5年来,一项由省教育学院主抓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激活了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它借用科研的过程,引领教师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一把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钥匙交到教师手中。
变“要我研”为“我要研”
“吉林德惠教研博客”是德惠市教师的网上之家。打开博客主页,近百篇博文都是教师们写下的主题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在我的印象里,老师们很少有这么高的热情参加教研活动,大家确实是有所收获才有感而发。”德惠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长坤由衷地说。
掐指算来,主题教研活动已在德惠市开展5个年头了,它从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里“起步”,从初中学校逐步推广到小学、高中,直至被引入城市学校,经住了实践的考验,也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现如今,这项主题教研活动已在全省16个县(市、区)的近百所学校里开展起来。
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反响是空前的,也在发起单位——省教育学院内部引起热议。教研活动年年搞,为什么这次这么受基层欢迎?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后来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因为这次主题教研活动更具有引导教师内源性发展的‘造血功能’,让老师们由被动的‘要我研’变成主动的‘我要研’,这对我们今后构建基层教研的新模式、新机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这项主题教研活动从发起、完善到逐步推广,尤其离不开的一个人,那就是省教育学院的老教研员李元昌。正是他五年如一日,年年数十次地往返于基层学校间,与校长、教师一起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悟,指导并鼓励大家走上主题教研之路。李元昌常说:“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个重要环节,主题教研活动其实是帮教师们找到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式。如果说提炼教研主题是‘看病’,那么主题教研的过程就是‘配药治病’,只有经过循环往复的‘问题—探究—问题’的针对性治疗过程,教师们才能真正做到‘教然后知困’,实现教学相长。”
借用科研过程搞教研,是主题教研活动效力迸发的原因所在。每个教研题目确定之后,都会经过主题论证、查找资料、课堂探索、反思总结、集体会诊的教研过程。不摆花架子,不做空样子,整个过程扎扎实实走下来,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们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修正教学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进步和提高。
为了让每个参与者更加明晰主题教研活动的流程,省教育学院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教研员们还编制出一套《主题教研过程手册》。这本手册把主题教研活动、听课笔记、读书随笔、部分教案融汇在一起,指引教师更加科学地梳理自己的研究成果。
由自我发展到形成群体教研“小气候”
“一路走来,我感到自己比从前高出了一截,学习热情特别足。”徐忠成微笑着说。这位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教师们在主题教研活动中尝到了进步的喜悦,这份喜悦来自于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吉林市27中学教师韩波提出“切入式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农安县十中教师董峤总结了一套有效地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文眼”,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德惠市达家沟镇中心小学教师禇珊珊探索出一套帮助“差生”进步的班级管理方法……
在主题教研活动稳步开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自觉结成了合力攻关的伙伴,当一个新的集体教研模式出现,群体教研也随之形成。
辉南县实验小学8名老师组成了一个作文教研组,他们把教研主题确定为“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还分别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教学需要承揽了一项子课题,大家一起寻找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他们的探究方法行之有效,随着作文指导水平的提高,许多优秀作文也在学生笔下诞生。
“主题教研活动让教研组老师们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榆县瞻榆镇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夏翠红感慨地说:“以往评课难免流于形式,教师之间怕伤了和气,各个心怀顾虑,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愿意深说。现在则不同了,相互之间能够敞开心扉提意见,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评课过程非常解渴,这是一种良好的教研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