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工作 | 干部培训 | 教师培训 | 初中教研 | 小幼教研 | 民族教育 | 综合教研 | 教育技术 | 名师博客 | 电子阅览室 | 创城专题 | 
您现在的位置: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 教改教研 >> 学校 >> 正文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介绍
作者:王玉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55    更新时间:2012-6-25
一、学校概况

昌乐二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 创办于1959年7月。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现有一万四千名师生员工,有三所分校。分别为潍坊奎文实验初中,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和峡山中学(现更名为潍坊实验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科研领先,全面发展,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办学宗旨,积极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全力打造一流教育品牌,被誉为“全省领跑的学校”。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山东招飞先进单位”、“潍坊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潍坊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近百余种省市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争相报道昌乐二中的经验做法,先后有北京,河北、江西、安徽、江苏、吉林、内蒙古、  云南等20多个省市一千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名校效应轰动全国。

2004年7月,昌乐二中新校正式启用,新校完全按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休闲活动区、生态景观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活服务区8大功能区域,整个学校布局均体现“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主题。

二、校长赵丰平介绍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全国中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潍坊市人大代表,潍坊市十佳校长,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特技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三、 271法则的出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发现班级里一个有趣的“271现象:在每一个班,学生的表现大致呈现为: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70%的学生表现中等;另10%的孩子为学困生。 他们还发现另外一种现象,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呈现一种“271的规律”:假如一定要分类,20%的是平时所说的领跑教师,70%的是优秀教师,剩下10%的部分是亟待整体提升的教师。 同样,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同样呈现出“271规律”: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7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实现优质高效的吸收利用,10%的时间内效果极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始终被老师主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抓住的核心就是“271规律”中每个70%的部分,也就是让通过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培养起来的70%的中坚力量,去把握班级上70%的主流学生,把45分钟的70%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反复听课和研究,结合黄冈、洋思、杜郎口的经验,并结合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博采众家之长,又依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反复实践和提炼,逐渐形成了昌乐二中模式的特色教学。

四、“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10%的知识由教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的学生为特优生,70%的学生为优秀生,10%的学生为待优生。

3、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的时间(约10分钟)教师指点点拨、答题,70%的时间(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的时间(约5分钟)学生总结升华,当堂检测。

(二)、昌乐二中271课堂模式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三)、目的: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四)、课堂模式:10+30+5 ,预习、互动、测评三环节。即一堂课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成果测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应该在老师的监督下,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归纳提升。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培养每个学习小组学会“共同分享”的能力,把教师的教学目标体现为小组的学习成果。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等多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70%的中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

(五)、“271”模式的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六)、昌乐二中模式的具体表述:

课前

1、学生分组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宜为6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2、教师备课

学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分解备课任务并落实到每位老师(主备人)。

备课组老师利用学期初的预备周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进度以超前两周为宜。

每位老师在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节新授课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同时,备好新授课教学设计,特别要把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要多设计几种方案。

备课组活动前,由主备人提前将超前两周的预习提纲(或预习课教学设计)及新授课教学设计一并印发给本备课组老师认真审阅,以便备课组活动时,主备人陈述备课思路、过程及方法后,本备课组老师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充实优化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形成备课组集体授课的共用教学设计。

3.预习提纲的使用

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

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课堂

1、新授课实行“10+30+5”时间划分教学模式,分别为预习、互动、测评。

课堂前段10分钟:进行组间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相同的不重复提出。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所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又要让各小组充分发言)。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布置作业。公布或分发新的预习提纲。

2、预习课的教学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

预习课是针对内容难度偏大的章节而设计的。

赵校长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打破教育的单向传承形式,打破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他说我们要变教师的“传道”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变“解惑”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者;变“授业”为学生“创业”的参与人。要建立平等、民主、人本的的课堂氛围。

课后

1、知识梳理作业。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2、强化训练作业。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解决,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做到少而精。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按时上交,授课教师逐一批改。

3、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 、“271高效课堂”十六条基本理念

1、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备课,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2、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

3、学生学习的三个定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4、教师指导的三个要求:导而弗牵(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而弗达(启发诱导学生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5、课堂师生关系的三个标准:平等,尊重,合作。

6、课堂建设的三个标准: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7、三个基本观点: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

8、循环过程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自学充分,课堂合作探究拓展深刻,课后整理反刍落实到位。

9、三件宝:导学案、双色笔、纠错本。

10、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11、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12、对学生的三看:看学生自主的程度,看学生合作的效度,看学生探究的深度。

13、小组学习的三种方式:自学、对学、群学。

14、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

15、课堂评价的三看:一看教师是否高效使用《导学案》和组织了当堂检测,二看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小组长及学习小组的作用,三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16、三条“高压线”: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八)、“271高效课堂”七条基本要求

1、导学案要求: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2、循环学习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前后循环,使学习更有秩序,更加有效。

3、讨论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4、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5、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6、课堂效益要求:高效课堂不只是在知识的掌握上,重点是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7、课堂文化要求:和谐的班级文化为高效课堂提供较好的心理环境和活跃的学习氛围。

(九)、课外阅读 
     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校拿出专门时间开设阅读课,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
    1、创设阅读环境——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办班级“图书角”,每个班集体订阅八种杂志、八种报纸,每个学生提供两本好书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足不出户即可畅游书海。
    2、上好阅读课——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学生根据老师精心圈定的阅读书目老师的指导进行阅读。学生阅读时要做到读、记、思、评、议,体会其精妙所在。除阅读课以外,还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
    3、走进图书室、阅览室——学校图书室有藏书十几万册,阅览室有上千种报刊杂志,知识含量极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借阅图书资料阅读,从而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知识面。
    4、利用假期开展“走进名着”读书活动——学生在暑假至少要阅读两本经典名着,返校后要开展读书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腹有诗书气自华”,解读经典,使学生的文学修养越来越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越来越高。
    5、做好读书笔记,积累资料,供以后学习参考使用——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素质,并且对提高其他学科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课外阅读还培养了学生情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昌乐二中教室特色

和传统的教室相比,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室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每个班学生分成6—7人数个小组,学生面对面按照小组坐着,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按班级学习小组数被分成了数块,学生上课时可以在前后两块黑板上板演;三是每个班级都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这样学生上课的桌上不再是“书山”。

(十一)、为了落实“271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昌乐二中特制定了高效课堂的多条军规: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五学: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D、功底:导学案: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B、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C、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7、高效课堂的要求

A、文本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结构: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立体教学;完成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师生互动;串插巩固,全面掌握。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8、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三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所谓教师“决定者”,还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9、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A、“小课题”研究    B、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C、教师个人俱乐部

10、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A、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 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B、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

C、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1、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A、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B、班级文化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手就是爱。一份信任换取百分惊喜。

12、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版权所有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维护制作:电教信息部
    联系电话:0435-5224989 邮编:134100
    推荐浏览模式 1024*768分辨率 吉ICP备17008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