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树立以师为本的研修理念,坚持学习课程改革理论,以课程改革理论为指针,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逐步形成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都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力求全面发展的学习习惯。
二、现状分析
我校共有在职教师25人,其中小学超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9名,占教师总数的76%;小学一级教师5
名,占教师总数的20 %;本科学历6名,占教师总数的24%,学历合格率100%,普通话合格率100%;50岁以上教师4名,占教师总数的16%;40—49岁教师16名,占教师总数的64%;30—39岁教师4名,占教师总数的16%,教师平均年龄为44.9岁;30岁以下1名,占教师总数的4%,省级骨干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校级骨干3人。
通过调查分析,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缺乏。
第二、部分教师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同伴协作方面缺乏互相配合精神。
由此可见,40—49岁教师仍是未来几年学校的中坚力量。然而大部分教师对研修学习都缺乏主动性,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三年发展规划还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一)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全校教师都要建立成长记录袋,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协调性原则:坚持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突出骨干,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3、自主性原则:坚持开展校本研修,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体同伴互助为辅,强调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4、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5、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师生交流中的“问题解决”。
6、整体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本,注意研修的系统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内要实现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结合,对外注意研修机构的良好合作。
7、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
(二)基本内容
1、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文化素养的评价和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现象,建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制定发展规划。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要拓展职能,确定相应的职责和任务。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提高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教师岗位学历的要求,促进教师“学用一致”;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对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引领教师在实践反思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制定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努力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
6、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为主导,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7、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课题研究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8、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发展,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9、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采取文本和电子相结合的动态方式;档案内容要能体现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及总结、专业发展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
10、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载体。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合作交流、专家报告会、示范课等多种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预期目标
1、使全体教师形成主动要求学习,迫切要求进步的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学好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能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知《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用这些理论有效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学会开展问题研究,叙事研究,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地研究,形成系统的策略库,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反思、案例等,学会自我总结。
4、能参与课题研究,懂得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学会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学会在团队中开展集体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成长。完成本校已有省级“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并在县域内产生积极影响。
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措施
(一)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长负责制。校长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业务副校长具体负责。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工作。
(三)落实研修时间。学校要按照校本培训计划,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保证每周半天的学习时间和充足的教研时间,并进行定期督促检查。
(四)落实研修经费。学校要保证教师的培训费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
(五)落实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使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六)落实对教师专业化学校建设教师个人的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每学年要对教师专业化建设
进行检查,查找问题,鼓励先进,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六、近三年的工作重点
1、2013年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年”
继续学习《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文件、政策,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以师德优先、勇于执教、善于执教、甘于执教为荣的高素质、高风尚、高品德的教师队伍。
做好省级级课题的实验和县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使教师有效地进行问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尝试更系统的问题研究。
2、2014年为“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年”
成立校本研修领导组织机构,完善研修制度,建立指导监督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协作、个人反思等一系列活动,筛选出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向区级推荐。初步形成一支科研型、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并不断以新理论、新理念、新思想武装自己的高技术、高素质、高声誉的教师队伍。
做好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争取圆满结题。另外,还要争取新的课题。进行系统的问题研究,形成本校问题库和策略库。
3、2015年为“反思巩固提高年”
推广课题研究经验;教师形成自主进行问题研究的习惯,从教学问题中提升新的课题;教师参与校本研修达到自主自觉自愿阶段,能非常明确自己的研修方向并朝之努力。
经过三年努力,力争使我校的社会办学声誉、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初见成效,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设定整改目标与措施,拟定下一个三年发展规划草案。
2013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