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活动动态   |   活动看板   |   教学研究   |   教学集锦   |   精彩课程   |   成果展示   |   活动论坛   |   学校网站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通化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专题网 >> 活动看板 >> 正文
课堂教学效益年资料汇编(第八期)
作者:djb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9    更新时间:2012-8-13

 

 

【理论篇】

新课程一节好课“七字”标准解读(续)

徐世贵

第三节  (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

看一节课新不新可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层面。

一、     观念新——看是不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是历史的跨越,是重大的观念

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下面王英老师谈了自己从重“教”向重“学”转变的一些体会。

是学生配合教师吗?——公开课后的思索

前不久,为了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上课比赛,我精心设计了一堂课,在邻班试上。上课前,我自以为这堂课设计新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只要稍加点拨,便能把课上好。上课时,我笑容满面,声情并茂。开始学生确实被吸引,可那新鲜劲一过,课堂气氛就松散了。课一下来,我的沮丧不言而喻。这时同年级的老师安慰我说:“你的课堂设计无可挑剔,今天是借班上课,学生没有配合你,你在自己班上课就一定会好。”

是学生没有配合我吗?我深深的思索着……

一堂课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上好吗?谁是主体?谁是学习的主人?不容质疑,学生是主体。课堂上,应是教师配合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实施主体性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做了以下整改。

改“慷慨陈词”为“促膝而谈”。我一改“高高在上、慷慨陈词”的教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击击掌、拉拉手,实施零距离的接触,生活化的语言中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商讨,使课堂成为师生“促膝而谈”的场所。

改“专心听讲”为“多动多讲”。我改变传统单一的学生听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把讲话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坐着,允许他们抢答,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甚至多动脚,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

改“全听懂了”为“我还有疑问”。“你们全听懂了吗?”是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老师大多关注学生是否能接受他讲的知识。其实,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的“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问善问,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重教还是重学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课堂是一种什么活动,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老师也缺乏了存在的重要性。其次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为学服务,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关键是教师自己替学生当梯子,而不是学生给自己当梯子。

另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而教师的另一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着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看一个老师课堂不仅看讲,更看组织教学的行为。

二、设计新——看是不是巧妙,有智慧

提到喜新厌旧,人们自然联想到陈世美抛弃秦香莲,于是对喜新厌旧报以批判的态度。其实,喜新厌旧是人的一种常态心理,不该简单否定,他恰是一种极其重要并值得关注的心理状态。譬如,当你第一次看一部好电影、电视剧;第一次与恋人约会、接吻;第一次领工资、受奖;第一次外出旅游、第一次体验良辰美景……那种鲜活,那种兴奋,那种震撼,那种期待,那种感悟,足以使你终身难忘。而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很难找到第一次的那种感觉,所以也才有“一见钟情”、“初恋”、“第一印象之说”。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课上新呢?这就在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李吉林十分重视教学设计,她说:“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我自己教了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深知其中所费的功夫。其实,我非常热衷教学设计,我喜欢翻来覆去修改、调整,我不喜欢‘一锤定音’,即使夜深人静,也乐此不疲。因为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

设计通常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看教材组织是不是新。

我们知道,实施新课程以后新教材有许多特点,教师要挖掘新教

材的新特点,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上下一番功夫。

所谓求新,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讲授时要给知识注入鲜活的内容。讲出新知识、运用新教材、选择新角度、谈出新体会,使学生感觉到常上常新,如:有位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说,“我一般不完全照搬课本上的材料,而是尽量做到陌生的材料熟悉化、陈旧的材料时代化,让材料靠近学习的实际,让他们产生一种实切感和需要感。例如数学课本关于百分数的例题内容是‘东台子村造林’,说实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我就编成了一道实例应用题:这个月红领巾广播组的稿件中,我班有24篇,六(2)班有20篇,我班比六(2)班多百分之几?还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学习材料来增强学科的吸引力。比如小数除法的例题,我就把它改成袋鼠跳一下是青蛙跳一下的多少倍?这样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看教学过程设计是不是巧。

课堂就像节目和小说,没有节目设计和情节安排,就不会有好的节目和吸引人的小说,同样没有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情节,就没有一个流畅而又起伏的过程。一个好的课堂设计应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音未绝。

3、看教学方法设计是不是活。

教学内容是新的,教学方法是旧的,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尽可能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有位已经工作多年的学者常讲他读书时忘不了的“一瞬间”:老师在教学生记忆“叔”字——叔叔是我们上辈(左上为“上”)比爸爸“小”(坐下为“小”)是爷爷“又”一个儿子(右边为“又”)。我赞叹这位老师的智慧,羡慕这个班的福气,真希望多看到如此精彩的“一瞬间”。

4、看学生参与体验是不是有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的巧妙,除了在结构上体现的智慧外,更重要体现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上。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能出奇制胜,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

事实证明: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5、看教学语言是不是魅力。

有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喜欢用什么语言教学?”小学生回答是“幽默”,中学生回答是“幽默”,高中生回答是“通俗幽默”。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平易地讲述学术和文艺的书,往往杂些闲话和笑话,使文章增添语气,读者感到格外有兴趣。但中国有些译本,都将这些删去,但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它相近于教科书。这近乎于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领悟先生的话,联系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学得轻松与快乐,教师上课为什么非要“正经八百、严肃认真”呢?课堂上恰到好处的穿插一点“轻松与笑话”,教师适当来一点幽默有什么不好呢?这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给课堂增添几分活气。

三、评价新——看是不是恰当合理

目前新课程实施中,评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滥用的表扬,夸大的表扬,雷同的表扬,只有表扬没有否定等。正如张向阳老师说,有些教师课上穿来穿去,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课堂跑着发小红花,有的课堂忙着奖五星,甚至将五星贴在孩子的额头,导致这些孩子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别扭,整节课老师一样没能“静”下来,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对了,师生马上发出了掌声或“嘿嘿,你真棒!”的群体运动。显然这种学生的浮躁是老师带来的。

所以表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绝对化的课堂评价是应该休止的。那么新课程下我们应该提倡那些评价策略和方法呢?

1、看评价的真诚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能不能发生作用,发挥多少作用,首先看教师的评价是不是真诚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对老师评价是敏感的,情先行,理必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评价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由衷的,就容易接受,并产生震动,受到感染。如一位教师教《海上日出》时,一学生说:“夺目的意思是把眼睛夺出来了。”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她也满脸通红,低下了头。教师走到她跟前,慈爱地说:“你已经把意思说对了,能换一下说法吗?”当她说出“就是光亮很强,很耀眼”时,教师亲切地鼓励她说得好,她高兴地坐下。正是教师的耐心才给了学生自信与尊严。

2、看评价的针对性。

笼统、抽象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给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评价内容含糊,操作性不强。怎么算有针对性呢?

针对性评价: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

3、看评价方法多样性。

评价方法单一、机械死板,既容易降低评价的作用,又会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根据学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评价方法应该富有变化,巧妙、灵活、多样化。课堂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口头评价。

这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直接用语言对学生做出评价,是比较常见的,如有的教师在鼓励学生“你能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创造性地学”等。口头评价特别注意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防止四种心理定势:

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优等生为中心;以整齐划一的答案为中心;以单一教学目标为中心。

第二种情况要注意用语艺术:

△小刚尽管迟钝一些,但今天的问题却答对了,说明他很用功。

(这是否定还是肯定?)

△一位教师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后让学生质疑,一学生问:

“老师,射线为什么只有一个端点呢?”教师以为学生故意捣乱,随口说一句:“你为什么是两只眼睛,而不是一只眼睛呢?”引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让发问的学生羞愧不已,以后再也不敢发问。(不解童真)

       比一比,看谁比××读得更好!(褒了一个,同时也贬了一个)

△你背诵得实在是太好了,早知道这样,我应该第一个叫你起来

回答。(鼓励了后者,但打击了前者)

       你和某个学生一样,都是一天八节课,但论成绩相差十万八

千里。(一棍子打死)

2)、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等来传达教学

信息的一种语言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

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也应注意体现在一个细小的动作情态之中: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让评价体现在一个表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一句幽默的言语之中。

3)、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自评,教会学生互评,这会大大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看评价时机。

所谓时机就是在时间上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农民种地抓“农时”,工人打铁看“火候”。一个优秀教师课堂评价时总会抓时机。

当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时,教师能及时充分肯定;当学生回答问题露出端倪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性评价,“你回答的问题很好,已接近答案,再想想”;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卡壳,不全面乃至出错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应延迟评价,耐心等待,善于引导,这是聪明之举。

5、看评价的导向性

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但是教师还要及时把握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导向性。

第四节         活 (提问题活、活动活、调控活)

吕淑湘说:“成功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上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活’”。

新课程课堂要体现的“活”应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具体分析可考虑这样几个层面:

一、问题提出活——看是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好的课堂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那么这种课堂是怎样建立的呢?首先看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判断一节课活与不活首先看学生思维,而学生思维又源于教师问题的设计。要看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的设计。新课程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定义、法则、原理,而是让学生去探索体验发现知识、规律,解决矛盾。下面是吴正宪老师的体会。

我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研究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请学生用纸片制作了一个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用它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面积。学生们有的测量桌子面,有的测量椅子面,有的测量黑板面……紧接着,我提出新的要求——请大家测量大舞台的面积。学生蜂拥而上,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在舞台上摆起小纸片来。这时,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座位上没动,他大声地说:“老师,这样多费时间。”他想到了这样测量的不合理性,但没有亲自进行数学活动,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终于,趴在地上测量的两位学生气喘吁吁地站起来,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纸片太小了。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比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又有几位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搬到舞台的一端,倒过来面朝下测量面积。还有几位同学不甘示弱另辟蹊径,他们把舞台划成八等份,只测量其中的一等份,学生们在舞台上边测量、边质疑、边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被孩子们的大胆表现、勇敢创造深深的感染着。

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设计之所以成功,可贵之处就是抓住了课堂的问题和矛盾之处,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研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结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困惑的情景时,被引发的动机更强烈。另外,新教材编写概念少了,问题多了,文字少了,图多了,这都突出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结论——例题——练习,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问题——探究——发现。

北京市景山区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提出课堂教学设计有三副“灵丹妙药”:一是从学生的自我出发;二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矛盾;三是寻找实践案例。他的教学设计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而且教学成绩突出,被称为地理教学的一绝。

评课视点

1、看教材处理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

2、看问题是否有挑战性。

3、看问题设计是否有多样性。

《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仅如此。”要人“善待问”必先善提问。提问不仅要遵循原则,选好问点,还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方法,掌握它的技巧。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教师可采取如下提问方式:1、直问——直接提出问题;2、曲问——迂回提问题;3、追问——分解提问题;4、设问——提醒注意;5、激问——开拓思路;6、互问——生与生互问。

张富老师提出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的训练体系:

1、处理一课书之初,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2、处理一课书之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

3、处理一课书之后,用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

二、学生活动活——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问题提出也好,创设情境也好都是为学生活动创设条件的,关键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是一种教学载体,也是平台,对学生来说有这样几个功能:

1、学生有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

4、学生可以动手、动口、动脑进行实践和探究;

5、化静为动,有情趣、学生乐学。

学生的活动一般要在一定情境中进行,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表明,教学的最佳时机来了。

因为有时有些问题只有伴随着情境出现,才能促使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操作。上面吴正宪老师在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正是通过活动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大量新的问题。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定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这种教学氛围即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如实物演示情境、疑难诱发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故事引发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等等。

老师采用的是疑难诱发情境。

评课视点:

1、看学生参与探究状态。

2、看学生参与率。

3、看学生参与活动效果。

 

  

 

 

 

三、教师调控活——看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

强调课堂上的活,课堂又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从目前课改实验区的课堂实践来看,改革教学方式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有一些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成一团,教师又不得不去“镇压”。当教师板起面孔维护纪律,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很快不见了。经常是这样潮起潮落,让教师感到十分无奈。

我们知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去参与、体验和感悟。但是只考虑了学生参与、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了,而不考虑课堂的静和有序,没有必要的纪律约束也不行。所以这就要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让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松而不散。

评课视点:

1、看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

2、看对学生做必要的课堂行为规范的训练。

3、看适时做好调控。

有位老师尝试在每节课上逐渐训练学习的行为规范:一是每节课前强调学会倾听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每个学生都要做有教养的人;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氛围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来形成;三是教师和学生约定一种形体语言,教师如果拇指和其他四指合拢,表示要闭着嘴巴,大声拍三下,表示要静等;四是对分组活动做得好的小组及时表扬,等等。

低年级的老师可采用现行调控策略。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表示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嘴巴——学会说,小小双手——学会做。还可采用隐性调控法,教师用眼神、手势暗示等。处理偶发事件,可采用的策略有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等。(未完待续)

 

 

【经验篇】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实践篇】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11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小策略

 通化县金斗中心小学  吴秀艳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校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感觉学习压力大、单词记忆存在困难、英语口语能力高于书写能力等。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保持和激发学生宝贵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因能力问题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他整个人生将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可见,小学英语教师任务之艰巨。对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都在不断反思之中,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相关策略。现介绍本人的一点浅见,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认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这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感。相信所有的孩子刚开始都是喜欢英语的。他们对英语充满了好奇,觉得是一种和语文、数学完全不同的课程。为什么学习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就落后了呢,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受教于同一位老师,学生也不可能在一条水平线上平行发展。在正视这种现状后,需要教师以极好的耐力面对每一位学生。用温和的态度和鼓励的眼神告诉学生“只要每节课有所收获,就是你的成功。”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孩子在学校最可亲近的人就是老师。为什么孩子和班主任关系都很亲密呢?因为,他们接触时间多,班主任付出的爱心相对就容易感动学生。所以,英语教师也要摆正师生关系。建立平等融洽的、充满理解与关爱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理解与呵护。教师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工作姿态,把学生当作可以聊天、可以倾吐、可以推心置腹的小朋友,让学生完全放心把心中的想法和困惑向教师倾吐。有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压力自然会减少,从而投入到良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了探求的冲动。如果英语教学能始终保持新鲜感、神秘感,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就是英语教学的成功。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应该是这样一个框架:一部分学习能力强,成绩特别优秀的;一部分学习能力差,成绩始终跟不上的;一部分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无论哪种学生,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喜欢有趣的事物、好动、表现欲强。因此,教师只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让课堂生动有趣,保持活力,让学生动起来,就能保证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是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如果英语教师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动画及影像资料,必定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会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四、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作用

    家庭作业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巩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作业实现。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作业质量,给予鼓励和奖励。对于书写工整、认真的作业,除了正常批语外,赠予一个笑脸 。当攒够十个笑脸时,奖励一本书。学生的作业兴趣迅速提高。班主任都说:“学生可爱写英语作业了。作业本儿一发下来,他们就开始兴奋地议论。”有些学生单词不会读,句子不会说,可是作业却写得十分漂亮,通过图书的奖励,还能帮助他们在同学面前提升自信。

五、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英语教学为了避免单调和枯燥,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成为学校或班级的英语小明星。课堂教学中,多设计学生表演的形式,来巩固课堂知识。学校也可以每学期举行英语情境表演赛。让学生自发组织队员、选择内容、制作头饰、准备道具、排练,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极大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和必要性。通过竞赛中的自我展示,更能提升自信,形成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

以上几种英语教学小策略,仅是个人教学的点滴感悟。英语教学因人、因班而异,不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主题词:好课    标准

发至:各乡镇中小学、局直各单位

主编:丁金干  责任编辑:王金库    邮箱:thxjyzlgln@126.com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版权所有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维护制作:电教信息部
    联系电话:0435-5224989 邮编:134100
    推荐浏览模式 1024*768分辨率 吉ICP备07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