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功在课前 效在课上——新课程备课技术
徐世贵
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
有人备课写教案10年,但仍停留在最初一年的水平上,有人备课写教案一年,但却有别人10年的水平。
也许是因为备课“太常规”“太基础”的缘故吧,现在大家在教学研究和培训中更关注公开课和理论学习,备课的研究被视为陈旧,甚至成为遗忘的角落,这是不应该的。诗人在谈到做诗的经验时说,功夫在诗外,这话是耐人寻味的。那么,当我们谈到备课与上课的关系时,可不可以说,功夫在课外呢?认真想来有同样的道理。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做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特级教师张子锷说:“我教中学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个班,课已讲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了最后一遍,不备课我还是不敢上课。”看来,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第一节 怎样理解新课程备课
一、什么是备课
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办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教师备课方法
1、常年备课——平时读书观察积累
2、学期备课——全册书的通读
3、单元备课——某一单元备课
4、课时备课——某节单元课
5、课前复案——课前复习教案
6、课后备课——教学后记 |
(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
每次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课时备课,总要经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
二、 新课程备课特点
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态备课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来控制的。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的。显而易见,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细致的,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学生什么时间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
与之相反,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孩子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一堂课的完成,只能是教学设计暂时终结。如下面这个动态备课案例:
教案“乱了” 课堂“活了”
刘老师的备课本原来是整整齐齐的,可是近两年涂改、增删渐多,并且多了一些勾勾画画。他的教案“乱了”,但他教的课“活了”。在他的讲读课上,学生的思维敏捷、发言的流畅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成功的经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备课上。
走近看,刘老师备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研读教材。他备课很少先看教学参考书,更不抄、套教学参考书,而是注重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和背诵。他所教教材基本上达到了短文会背,长课文熟练成诵,并广泛涉猎有关文章,使研究教材的过程成为对教材再加工、再创新的过程。第二步是初备教案。这是他把握教学结构、初步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主要是从教材出发,先备教学目标、重点段落的理解及自己对文章内容、中心的把握,然后简要的写出教学的要点和过程。第三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授新课之前,刘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一张张小纸条,刘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步是复备教案。根据学生的各类问题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刘老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重新修改教案,形成课堂教学方案。他的课堂教学方案有“三为主”。
1、以教学目标为主攻方向。刘老师把教学目标一般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在考虑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时,都注意不偏离目标和方向。
2、以学生的疑问为备课的主要思路。
3、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主要内容。
(李守义 选自《北京教育》1999.12)
(二)、研究型备课
传统备课是一种封闭式的备课,教师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的,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自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可谓是“关门教书”、“闭门批改”,上课十几年,主要凭自己的经验,显然,这是一种磨道式循环。实施新课程,备课是一个全新的变化,是由写经验型教案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首先,备课内容要开放。新课程不仅要备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开发课程资源,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备课方法互动性。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有些问题不是教师一个人能解决的,所以要靠集体备课,要靠合作交流。
再次,备课过程的反思性。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所以要经反复研究,课后反思,再补写、改写教案,显得十分重要。
最后,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打破常规,探讨新路子。
(三)、网上备课
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家中都已配备了电脑,连接上宽带网,网上有许多有助于教学工作的信息资料,有的教学设计稍加修改便可直接使用。教师备课时可在网上选取所需资料,精心编排,有的甚至可直接下载优秀教案,然后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打印输出。另外,在网上查到资料,可以直接复制到硬盘上,上课时直接调出,节省了大量用来制作课件的时间而直接用来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标下备课,不应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和格式。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多样、自主的教学方式,不苛求于篇幅,局限于形式。要真正体现出“内容在心中,机智在课堂,落实在学生”的教学原则。
第二节 怎样钻研教材
我们知道,课本(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前人文化智慧积淀下来的精华,而且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以精选和编制的,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某一时期的精华结晶,它有知识完全性,示范典型性,教育人的功能,所以教师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注重吃透文本教材。
一、认真领会课标精神
因为文本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首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
在中国,《课程标准》的诞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它还有这样那样不知足,还有待修改完善),如携春风而来,取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是我国几代教育有识之士多年教育理想追求的现代化。认真审视《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它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从操作层面上都有伟大的突破,它规划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蓝图。
教师在学习课标时为了提高效率,可采取以下多种方法和策略。
(一)精读
精读就是反复地阅读课文,从课标的结构上对每一章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并做必要圈点。重要地方应加强背诵,以强化理解和记忆。
(二)结合
这种方法是把钻研教材和学习课标结合起来。一方面先去通晓课标,然后按着课标的要求再去细致地阅读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也就是说,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去找落脚点,这是顺向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可看教材、想课标,以推理的方式进行逆向思考。这样上上下下,使课标和教材融为一体,不使教学迷失方向。
(三)提醒
提醒有两种:第一种做法是在自己的案头常放一本《课程标准》,看到课标,自然有意无意地翻一翻,看一看,需用那一部分,就看那一部分。第二种做法是,在课标的扉页上都写着所教学科的主要内容,用以提醒自己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
(四)对比
对比就是教师在学习课标时同旧大纲进行对照学习,看新课标与旧大纲有什么区别,课标哪些地方有新的更改和变化,去掉什么,增加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样有助于尽快地掌握课程标准。
(五)取经
取经就是向别人请教。如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教研员请教。另外,还可以从报刊杂志上学习有关文章,体会课标,还可以通过听专题讲座,看观摩课等来学习课标。
总之,把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大大提高学习课标的效率。
二、新教材的特点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说“新”在何处呢?研究表明,新教材无论是北师大版、人教版,还是江苏教育等各家出版社的版本,它们都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旧教材的通病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离。而新教材无论哪一学科,都在这一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新教材的这种巨大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与传统小学和初中数学教材比,新教材从“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新视角来领略数学的风采和魅力。翻开新版数学课本,扑面而来的是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实物、照片、素描、图形、字母结合起来的数学知识,其中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使新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再如像《历史与社会》内容单元“我与社会”、“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传媒与社会”以及活动设计“读与思”、“大家谈”“活动区”,都十分贴近现实社会生活。这一特点可以说在各科新教材里都体现得很明显,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由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各种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教材和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之一。如理科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引言——例题——练习”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编写方式,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与问题。如数学教材中经常有“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等词语,经常可以见到“试一试”、“做一做”等自主性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观察、操作、实验,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三)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新教材吸收了新的科技成果和反映了最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强调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设计思想,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和新科技成果的联系,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变,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感。如人教社编写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新教材,都专门设有“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密切联系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社会实际,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现代生活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如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疯牛病等,教材中都有提及,再如生物新教材“资料分析”专栏中,有“小羊多莉的身世”,这些都说明各科教材的内容全部改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
(四)文本教材与开发新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精确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它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把它看成是神圣的、不可质疑的,而要创造性的运用(先研究后指导),这就为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创造情境,体验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五)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版教科书打破旧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它压缩教材含量,减少知识点,降低难度,取消不必要的记忆内容;其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通俗易懂。
小学语文、数学教材页页彩图相伴,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初中化学教材各单元的首图,几乎幅幅都是艺术世界的珍品。初中其他教材穿插的许多图片,也是极为珍贵的科学、艺术或历史资料,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图片在信息提供和激发兴趣方面的独特功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有益,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六)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之间整合
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新教材在加强学科联系方面的努力是明显的,如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第四单元是“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第89页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是“寄予植物的情怀”;历史新教材提示语中许多是从经典诗歌或歌谣、神话传说、文学名着中引出某课的历史学习,教材内容更有许多有文学、科技等文化发展史方面的内容,阅读卡中不少也是跨学科的资料,如“册”“编”“卷”的来历等。
当然,课标和新教材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不断修改和完善。(待续)
【经验篇】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备好语文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此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把教师备课狭义的理解为写教案,即备课就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而这样的备课往往是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甚至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这同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是相冲突的。因而新课程下备课应有新的要求和标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遵循一个前提
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的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
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
二、实践两个观念
在我们的备课中,我们还要实践两个观念,即大语文观念和课堂互动观。
我们语文教师经常在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实质上就是张孝纯老师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同时我们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特别是在现代这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学生在很多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在备课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书,而应该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多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鲜活的语文例子。在备课中,应该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语文,从而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新课程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前不顾学生反应只顾自己满堂灌的陋习。新课程的理念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都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
三、处理三组关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可以减少了,笔者以为恰恰相反,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投入的时间是增加了,以往备课中所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参”三要素,是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很好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教材和教参一旦确定,就相对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所以“备学生”就显得犹为重要。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台”笔者以为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的组织学生唱戏。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教材这三对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搞生搬硬套的牵引,也不是将学生一步一步带进教师所预先设置的陷阱。
四、 实现四个转变
在新课标下,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写教案为备课,转变教师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简单提问为牵引。
笔者在前文已讲到传统的备课就是简单的写教案,是狭义的备课。在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就是为教学准备的过程,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是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过程的预设。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以在新课标下的备课,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这样的备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标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完全有可能获得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应该是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真正把讲堂变为学堂。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比较模糊的学科,而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满堂灌转变到了满堂问,两者都强调了答案的统一性、标准性。这样的课堂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首先应该从教师的备课开始,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对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学生有失偏颇的答案也应该想想是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原则上的问题当然是应该予以纠正的。总之,在课堂提问上,教师应该多引导。
五、 备全五要素
备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又一次提高,在备课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增长其他的知识。一次完整的备课,笔者以为要备全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
二要备好教材。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胡扯,还是要走进文本,以文本为依据。我们的备课还是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学语文,借教材这个点深入生活这个面。因而教师还必须要吃透教材,才有可能从教材联系到生活,难以想象一个在备课时不能吃透教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借助教材带着学生走进生活。
三是要备好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四要备好教师本身。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五要备好环境。新课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道,而应该是师生交流中的首席,但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因而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在环境中的地位,不能总是高高的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运用多媒体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备课,要把过去备课中只关注具体课文的肢解和知识的填塞转变为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一种开放、合作、发散的备课。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
1004098
【实践篇】
“优质资源共享工程”实践活动材料
——“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英语有效教学朝阳现场会”校内二次培训
通化县第八中学 李 敏 张艳娟
2012年10月27——10月28日,我校市级英语骨干教师李敏参加了“2012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英语有效教学朝阳现场会”。本次活动以英语“同课异构”为主题,采用不同教师对同一节课讲课和说课,再以专家点评、互动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展开,促进了观摩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进一步理解。返校后,为使英语教师共同分享名师的教学智慧、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精彩的课堂教学技巧,通化县第八中学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开展了“ 英语有效教学观摩学习”二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由外出参加观摩的李敏老师主讲,她作了题为《回到原点做教育》的交流讲座。活动主要围绕对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解展开分析,集中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英语学科日常教学提供了有益策略,为今后英语有效教学指出了方向。以下,将分别介绍李敏老师外出学习的几点收获及观摩学习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一、 学习收获
收获一:只有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感觉、理解、体验、学习和运用。学生要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在教学中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活动,应凸显语言的实践性,通过师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和合作学习等途径来实现教师的设计意图,一节好课,一定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要在语境中完成各种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完成教学内容,二是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收获二:学习目标中的动词应具有可测性
在教学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这些词语在运行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不容易理解其内涵,学生不明白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用词应简洁易懂,具备可测性。如“说出、背诵、辨认、比较、造句、 模拟、描述、读准”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词汇。
收获三:活动设计一定要关注四问
一问——Is it effective? 活动是否有效?
二问——Is the guide helpful? 教师的引导是否有帮助?
三问——Is each student involved in it? 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问——Is the practice authentic? 练习是否真实?
收获四:新形势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调动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衡量一节课好与坏,一定要以是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主要标准。
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七年级英语Go for it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B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复习单词,引出本节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和处理,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每个教学环节都为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语言支持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了全员有效参与的教学活动,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说,促进写的能力,语言达到了一定的输入量以后,再进行写作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写作技能。本节课,体现了英语整体教学观,通过control→less control→beyond control的教学途径,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发展地学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教学活动不宜操之过急,所以在训练中,利用他们在Section A刚学过的单词进行训练,老师首先和个别学生互动问答,以做示范,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观察,然后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操练时有目标,有方向,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明确教学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会用like 的第三人称单数表达他人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
2能够听懂信息,并记录所听到的内容
3能根据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饮食习惯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四、教学内容
1学习下列词汇:breakfast lunch dinner eat habit healthy
2掌握like 的第三人称单数
3谈论某人的三餐喜欢吃的食物
五、教学难点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在句子中的运用
2 like 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子表达
六、教学准备
选择多媒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展开本课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
七、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vegetables and fruit, ask and questions like this:
T: Do you like …?
S1: Yes, I do. /No, I don’t.
T: Does he/she like…?
S2: Yes, he/she does No, he /she doesn’t.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 then show it to the whole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复习Section A所学单词和重要句型,巩固like 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疑问句的表达,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Step 2 Talk about the chart
Show a chart to students, let them talk about what they like and don’t like
|
strawberries |
ice-cream |
hamburgers |
I |
√ |
√ |
× |
Tom |
× |
√ |
√ |
Cindy |
√ |
× |
√ |
Make sentences like this: Cindy and I like strawberries, but Tom doesn’t like strawberries
Practice in pairs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表格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加深对like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结构的认识。尤其是对like 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子表达,效果较好。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在句子中的运用,以及运用and 和 but连接句子。
Step 3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ally: Do you like ______?
Tom: Yes, I do. I like all _______.
Sally: How about ______? Do you like salad?
Tom: Yes, I do. It’s great. Do you like vegetables?
Sally: I don’t like vegetables. Well, only _____.But I like ____ .I like _____ _____.
Tom: How about ____? I don’t like apples.
Sally: Yes, I like apples. And you know what I really like?
Tom: What?
Sally: ______.
Then fill in the chart.
【设计意图】:在听力训练中,创设积极真实的语境,引导根据所听内容补全单词,一方面降低了听的难度,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复习所学过的单词,使学生更加明确听力内容,为学生的表格准确填写提供保障。
Step 4 Play a game
Describe the words that the teacher will show on the screen .the other students guess the words.. He or she can use only two or thre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word.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竞猜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注意,缓解学生的疲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兴奋点。一方面,巩固所学单词,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
Step 5 Make a survey
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
Work in pairs.
|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
I like |
|
|
|
I don’t like |
|
|
|
My partner likes |
|
|
|
My partner doesn’t like |
|
|
|
Then talk about who has a healthy eating habit and tell students to eat healthy food.
Step 6 Writing
Write about what you and your partner like and don’t like for breakfast , lunch and dinner. , then read it for class.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what your family like and don’t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倡通过生生交流与合作、开展自主创新学习。本节课,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设计了全员有效参与的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的设计,在教学中通过听说,带动写作,循序渐进地训练写作技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Play a game 这个环节,由于初一学生所学内容有限,学生在描述食物的过程中,语言的错误比较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情的深入分析。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结束了,但校内研讨实践的热情却一再升温,不仅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分享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还促进了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更深层次的追究与思考,以及对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的深刻反思。二次培训活动极大地发挥了走出去带回来的实效性,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读书篇】
教师寒假读书活动开展情况检查通报
通化县教育局教研室
教育局教研室于2013年3月13日开始对东宝中学等20所学校、幼儿园假期读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较以往各校都比较重视读书活动。表现在:按要求统一了读书笔记,并认真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教师撰写了读书体会,并开展了交流活动;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并对读书笔记进行了等级评价。都岭学校重新修订了教师考核细则,将读书活动纳入其中;大川学校评选出了优秀读书个人,主管领导对读书笔记进行了批阅。
2、大多数学校领导能带头参与读书。葫芦套学校刘砚伟校长边读书、边勾画、边写感悟,认真精神令人折服;金斗学校杨森林校长亲自筹划学校的读书活动,并带病坚持读书;金斗学校副校长李龙、大队辅导员吴秀艳的读书笔记堪称楷模;第二幼儿园冷淑珍园长不但带头读书,而且还对每个教师的读书笔记写了评语;富江学校耿海平校长用软笔小楷写读书笔记,带头示范作用显着。表现好的还有:实验小学孙凤梅校长、第八中学张艳娟主任、快大镇小顾义峰副校长、东宝中学孙辉主任、都岭学校周明文校长、二密小学苗长青校长、大泉小学徐成教书记等。
3、读书笔记质量有提高。表现在:多数教师能按要求提炼重点内容记笔记;多数教师完成了学习任务;部分教师做到了每学完一节写出读后随想。金斗学校读书笔记整体水平高,所有教师都完成了读书任务,字迹工整,做到了每读完一节都写出读后随想,多数教师在读书笔记上画上了简笔画。实验小学和二密小学的读书笔记质量也比较好,多数教师也在笔记上画上了简笔画。
二、存在问题
部分学校重视不够,要求不严,导致部分教师投机取巧,表现在:不认真提炼内容,盲目抄写;不逐章逐节地读书,而是跳跃地读;未按要求做到每读完一节写出读后随想;部分教师未完成读书任务;部分教师字迹潦草,不认真。
三、今后要求
1、要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将读书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
2、领导要带头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3、要不折不扣地按着教育局的要求安排部署本校的读书活动,并做好检查、督促、评比、考核工作。
「优秀体会展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通化县东宝中学 闫静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最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林徽因传》中的这一句话,我很清楚自己的心路,一切皆源于假期阅读的一本书--《如果我当教师》。教师,每一个有此殊荣的人,你是否知道,有那样一个领域,因为有你,冰破船行,孕育无限生机;有那样一方心隅,因为有你,云拨日现,勃发生命张力。
叶老以七十年教育经历告诉你:作为教师,你,对学生很重要!你若具备着眼于人、人生、人的发展的思想,就一定会遵从教育的本质;你若树立“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就一定有教育界的朗朗晴天!
你若真诚,便是朋友。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伴随我们长大。叶老相信孩子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的看法,所以应当尊重他们的批判。教师要做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以诚相待,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就在于引领,引领学生养成好习惯;就在于垂范,身体力行,堪称学生表率。“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师和学生是同样的人,希望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这才不使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真正成为学上的朋友。
你若放手,便是主人。叶圣陶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启发。教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教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才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这正是叶老的“教育即为人生”的根本:“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他既已为人,而在它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我从没有明确的意识到,应该系统地引领孩子们去寻找更好的人生目标,只是凭着感觉去解放重压下的孩子,让他们去摸索自己的人生,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引领孩子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走进书本,感受叶老的内心世界,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教育即是人生,用心才是正道。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比如新课改以来强调的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课上,教师要敢于放手,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叶圣陶还将教师的这种作用比作教孩子走路:“老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不能光灌输,要多启发,多引导。”
当然,应试教育的现状,使我们大部分教师,即使找到自我,也很难坚守一生。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担忧,担忧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成绩的暂时落后,担忧家长社会的非议,所以我们明知道这样做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收获,但却没有勇气抵抗收获前的种种困扰。真佩服鲁迅先生,他竟敢直面当时的社会,说:“以肩扛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的天地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勇气;我们坚守的,正是这样的希望--孩子们自由成长的希望。
通读全书,叶老先生把他的经验和智慧娓娓道来,句句经典,段段精辟,让人在感叹了悟之余更多了无限感激与景仰之情。我即使不能马上领悟书中的思想精髓,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那么,就每天坚持学一学新课程理念,广博多览,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每天坚持写一写教后记或教后反思,查漏补缺,完成自我建设和提升。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当好“麦田守望者”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让每个孩子所受的教育都能一辈子受用,还教育“为人生”的本质!请记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评语:作者由《如果我当教师》一书中辑一的教育本质观,想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从明确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文章语言清新,观点明确,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情感表达,可见作者对所读书目思想内涵的理解和领悟。(评议人:孙辉)
作者简介:闫静茹同志 ,1995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东宝中学业务副校长。曾荣获吉林省语文教学新秀、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
『教师读书笔记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