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经验材料   |   视频资源   |   作品展示   |   评选结果   |   学校网站   |   校本课程   |   
通化县第八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通化县第八中学    点击数:111    更新时间:2014-6-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再一次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新的课程模式。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相统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完备而富有弹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现 “全面发展,特色教育” 鲜明的办学思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放性原则: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      

4、以生为本原则:教师设计课程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使每个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民主参与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和课程特色培育。

 6、量力而行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合作开发和研究。

三、领导机构

通化县第八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人员:

   任:黄世海   副主任:张敏   

   员:王泽军 张艳娟  

通化县第八中学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制工作小组:

   任:黄世海  副主任:张敏   

   员:王泽军 张艳娟   各学科备课组长 全体班主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需要评估,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审议,拟定通化县第八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为:

尊重个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弘扬特色教育,提高办学品位。

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发展目标

      激励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主动学习,培养人文素养,激发科学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师发展目标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出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学者型教师。 

学校发展目标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我校特色、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发出一套能促进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总结提炼出校本教材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从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依据我校“全面发展,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我们拟设的校本课程有:主体性品质修养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三大模块,具体划分如下

A.主体性品质修养类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自控,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了解人类心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评判系统。  

3.了解不良心理、不良行为的形成机理,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拟开课程方向: 学习方法与策略;主体性活动设计;理想与前途;考试心理; 自我监控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涉及学科:历史,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 古典文学名着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古诗词赏析。

 C.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并学会认识人生和驾驭人生。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培养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  口风琴;健美操  ;钢笔画、剪纸艺术; 花样跳绳;轮滑;书法艺术。

    六、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优化管理过程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

做好“三方面”宣传:致家长、社区人士一封信,让校本课程走进家庭和社区;组织、指导学生自主确定和选择课程;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开发理念、实施和操作办法、教学方法等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开好“四个会”:即开好家长委员会会议、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教师工作会议和学生座谈会。让家长、社会了解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及时总结、调整校本课程实施,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

    加强“四级管理”:加强课程专家组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对教师编写课程纲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活动、记实归档、开展汇报、展示活动等实施课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定期举行校本课程研讨会。 

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十分重要。成立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委员会下设领导小组、研制小组及专家顾问小组。教务处是落实校本课程的行政机构,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上通下达;教研组与年级组是执行机构。年级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工作如学生的报名情况,人事上的协调均衡等;教研组负责教学工作,如执教者的选定落实、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使每个教师、学生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保证课程开发的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

3、前期论证,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是一个对参与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搞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然而,却又是关系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研究性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的大事。因而,前期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学习及论证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拟开发的所有课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学校应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给教师一定的“教育的自由”、“学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鼓励教师成长并实现自我价值。对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校本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里,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解决任课教师不足问题。社会力量的介入即可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本校教师发展与提高带来机会,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活力。

(二)课程评价 

1.对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

      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七、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

 在当今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在大力标榜考试升学率的状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使学校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学校意识到校本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断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积极行为,这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关键。学校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关文件及资料,采取专家讲座、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做法,不断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校本课程顺利发展。

2.制度保证,政策配套

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分析课程开发内外环境的同时,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成立课程开发机构,制定课程开发规章制度,对组织机构、责任分工、课程性质、课程计划、教学原则要求、学习要求、课程评价、课程调控、研究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责任制度、档案管理、课程推广、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名单、有备课笔记、有考核登记、有小结,并及时检查完成方案和计划的情况,沟通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课程方案、教学的评价,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年度评优评先工作之中。努力使课程实施过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特点。

3、加大投入,争取支持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需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投入一定的经费切实加强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使承担课程的教师、学习课程的学生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建立起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同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督导和支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版权所有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维护制作:电教信息部
    联系电话:0435-5224989 邮编:134100
    推荐浏览模式 1024*768分辨率 吉ICP备07000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