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名称: |
《研究性学习——蚕的生长变化观察研究》 |
设计者姓名 |
赵华秀 |
所在学校 |
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天仁中心小学 |
所教年级 |
三年级 |
研究学科 |
科学 |
联系电话 |
15143516585 |
电子邮件 |
1123772264@qq.com |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
1、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每年春天,当嫩绿的桑叶刚刚长出来时,许多同学都不知从哪弄来一些蚕宝宝,用小纸盒装着带到学校来。一下课,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从抽屉里端出小纸盒,小心翼翼地喂桑叶,不知疲倦地观察着,不厌其烦地向周围的同学介绍着他的小宠物,兴高采烈地与同为养蚕人的同伴交流着经验。我想,养蚕不仅可以给孩子的生活增加很多乐趣, 提高孩子的洞察力,动手能力,研究实践能力,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富有爱心,更有责任感,真是一举多得的事啊!于是,我决定带孩子们一起走近蚕的身边,通过养蚕来了解蚕的有关知识,研究蚕的相关课题。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起确立了这样一个主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阶段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改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题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种桑养蚕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经济效益,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开展这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听得到、看得到、问得到、想得到、也做得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以“桑蚕的研究”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实践中制定方案,查找相关资料,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
1. 知识与技能: (1) 探究蚕的生长变化的秘密,了解蚕的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数据、设计观察实验、对比试验(控制常量和变量)能力。 (3)通过制作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科学研究掌握资料的方法,初步认知科学小论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蚕的外形、变化,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喂养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敢想、能动创新的思维品质,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高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培养孩子的团体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2)通过精心饲养蚕,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3)通过了解中国养蚕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念,以及交流合作的精神。 |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1、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有300到500字的作文能力; 3、学生的有一定的统计知识; 4、学生对周围的生物比较熟悉; 5、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6、学生非常乐意承担这个研究。 |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
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了解蚕。查阅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 任务2:观察蚕,发现问题,分小组自己进行养蚕实验。 任务3:实验探究。在观察“蚕的生长发育”实验的基础上,与指导教师共同 讨论,提出新问题,并对新问题进行提炼,找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蚕宝宝是怎么吐丝、蚕卵与食物的关系、蚕是否有群居生活的习惯、蚕 与蚕之间会交流吗、蚕有自己筑的家吗)开展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蚕 生长的秘密。 任务4:整理资料。学生写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制作PPt作 品,教师写指导心得。 任务5:活动总结。根据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发现,相互交流研究体会。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
1、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容有:
1) 图片、黑板报和手抄报展览。 2) 汇报研究的过程,数据及结论。 3) 朗读有意思的日记,讲故事给同学听。 4) 用演示文稿展示养蚕的注意事项。 5) 有关蚕的知识抢答赛。 6) 向同学展示自制的丝胶化妆水。 2、各组互相评价,交流。 3、写成的科学小论文。 |
六、资源准备 |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提供蚕卵与桑叶 2、学校图书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与蚕相关资料。 4、评价量规。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1、养蚕的工具 2、观察的相关用具如:纸笔、相机等 |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
1、让学生接触以往学生的研究型课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型课题。 2 、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
1、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
第1周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1、讨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蚕的相关知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呢? 2、姓名文化可涉及的范围:蚕宝宝是怎么吐丝、蚕卵与食物的关系、蚕是否有群居生活的习惯、蚕与蚕之间会交流吗、蚕有自己筑的家吗、蚕是靠视觉还是嗅觉准确地爬到新鲜桑叶上来的等。 |
1、 组织学生讨论。 2 、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
第2周—第3周 |
成立课题组 |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 |
1、教师指导学习方案、学生分组,发布方案。学生建立团队, 2、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对方,开始交流,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方式、提供评价量规。 |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
1、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针对提出的问题,小组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和任务。 2、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
1、指导学生收集蚕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体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收集的资料,提炼有效信息,了解蚕的相关知识。 2、 提供研究计划模板、观察表及成果呈现的参考方式。 3、指导学生修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
1、学生在观察蚕的过程中填写“观察记录表”,撰写观察日志,把自己的发现和问题记录下来。2、学生整理观察日记、写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收获。3、课题组成员针对学生研究结果,进行课题工作反思、总结经验。4、各小组、各成员交流学习情况,学会共享资源,根据学习情况准备成果。 |
定期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给出建议。 |
第4周—第8周 |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
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大部分小组,在探究活动中都积极主动,面对各种问题都能够认真去处理,但能最后能真正完成任务的小组,却比较少。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蚕的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和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敢想、能动创新的思维品质,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探究出多少有关蚕的知识、结论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究的兴趣与习惯,摸索出了探究的方法,知道了探究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