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文说:用“化学教学生”,比“教学生化学”要多一份神圣。
他不仅让自己唱响奋进之歌,还用学科特点去熏陶每一个孩子,让教学演绎化学之趣,让课堂展现化学之美,让孩子感悟化学之善,让生命体验化学之美。
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来做教育,多么智慧!
那么,在语文学科这个阵地,用语文的学科特点来走近学生,用语文来教语文,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高妙。
语文是一个鲜活的学科,充满着诗情画意。它博大精深,深邃美妙。而诗歌这个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感抒发,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孔子云:无诗何以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以诗言片语来打造语文,语文教学应该会更加精彩,更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课堂延展诗文,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诗文之美。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延展相关的古诗或者现代诗。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阅读范围。让课堂充满着灵性。 例如在学习“秋兴八首”时,我们可以延伸到其他的诗句。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笔下的悲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主席笔下的劲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刘禹锡笔下的赞秋。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有这些延伸:“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的《莲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有唐李白的《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通过这些同一样事物的不同描写,不同情感,让课堂充满着文学氛围和文化积淀,努力追求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充实,不断成长。 其次,老师的语言追求诗化、让学生感受来自文本和分析的双重魅力。 老师尽量用诗样的语言分析文本。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带学生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体会文本,进而感受语文之魅力。
例如,在分析《故都的秋》一文时,关于为什么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老师可以很抒情的总结:因为我心悲凉啊,这一席秋雨正是我心情的冷雨!关于为什么喜欢破屋,老师可以总结为诗歌的意境、落寞的情怀就像那座破屋,那就都让破屋去解读吧;关于写落蕊是为什么,老师可以概括为:那哪里是落蕊啊,那分明是一地温柔的忧伤。关于牵牛花为什么蓝色、白色为佳,老师可以说因为我的心如蓝色一样忧郁,如白色一样苍凉,所以那牵牛花以蓝色和白色为佳。如果以香山红叶流入笔端,就必然会打破我心中的这一番意境。
这样一席抒情诗化的分析远比枯燥的写作理论要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更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着诗情画意。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表达、概括能力或许会更为出色。
第三,教师针对文本创作诗歌,为学生营造创作、文本、再创作的三重境界
老师的创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直接的审美体验。我认为很多时候造成语文教学枯瘪干燥,课堂死寂,假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得不到一种文学的满足和兴奋。学生多么需要老师的熏陶、多么需要创作魅力的影响,多么需要如诗的语言和思维。那么在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化为一首诗歌,作为下水文,作为审美示范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提高和成长。
例如,领略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蕴含的情感之后,老师可以这样自写诗歌来作结:秋/深了/我/来到北国/那椽破屋啊/你是否还记得我忧伤的遗落/轻轻地/静对蓝朵/听那青天下的驯鸽/细数一丝丝漏下来的日光/请让我把心情慢慢地捕捉/一地的落蕊/扫帚的丝纹/几缕孤愁/几许落寞/这满心的苦闷与悲凉啊/谁会用这秋的冷雨将她慢慢细说/没有了夏季的蝉噪/那就让我融化在这秋的北国/多年以后/你是否还会记得/这秋的北国/我来过。(《秋的北国》------读郁达夫有感)
老师的写作,既有对文本的理解,又是对文本的再创作,既对课文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又对学生有一个最直接的文学影响。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创作、文本、再创作的三重境界。我想,这应该就是语文的魅力和影响力。
肖川在《与新课程共成长》中指出:教师的不同文化特征和活动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教师的引导及行为方式是课堂气氛及师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那么,老师何不充分利用好诗歌这颗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让我们的课堂讲诗歌,就象诗歌一样,含蓄,深远;讲散文,就象散文一样,优美,和谐;讲议论文,就像议论文一样,严谨,纯粹。
以学科教学科,以语文教语文,以诗言片语打造语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营造一席美好的境地。
点评:作者读有所悟!托·斯普拉特说:诗歌是艺术的女王。诗歌能让语文课堂魅力重生,诗歌能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诗歌能让现代学生受益终身。以诗成文、以诗教学、以诗育人,足见作者的才情、智慧和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思考。
以学科教学科,以语文教语文,以诗言片语打造语文,这是作者追求的一个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也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裴树立)
作者简介:刘燕同志199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现担任高二语文的教学工作。从教十三年来,认真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异。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奖。校内、校外论文发表数篇。自写诗歌数百首。《春天,十个海子》曾获市级优质课,2011年获第五届东北三省语文教学研讨会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