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上午,通化县基地教学研讨课在我校进行。教研的主题是“双备双上一反思”。教研的形式是抽签上课。第一科就是七年级语文。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是四个学校的七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抽中的是第一节,心理暗自庆幸没有抽到我所教的那个教学班,因为那个班是全校学困生最多的一个班级。当我坐在自己班里听外校老师上课的时候,那一幕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引起了我的思索。
我们讲的是一篇神话故事——《夸父逐日》,这位老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就是“自主学习,掌握内容”教师出示四个学习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2、结合书下注释,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的翻译课文;3、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4、争取能熟练地背诵课文。老师给15分钟的自学时间。当时,我就坐在那一排学困生的旁边。平时教学对他们都是采用分层教学。虽然这篇课文很短,注释也很全面,但让他们完成这个任务是难上加难。
当自主学习进行到10分钟的时候,老师巡视到一个差生身边,亲切的问:“你进行到哪道题了?”那个女生只是埋头不做声。老师又哈下腰继续问“你会翻译课文吗?”学生只是抬头看看老师抿嘴笑。我心想:这下你可碰见难题了。老师转身又问了问他身边的同学:“你进行到哪道题了?”学生回答:“第二题。”老师鼓励他说:“要努力吆!”我以为这个老师就这么放弃了那个学生,没想到,她又转过身来继续问那个学生:“你哪个地方不会翻译?我帮帮你。”生答:“都不会。”显然这个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曾经在一节课上只学两首诗歌,这个学生就没有当堂背下来。我把任务落实给小组长,告诉他:“如果第二天没有背下来,你就陪着她一起背。”最后总算是背下来了。然后我又警告她说:“如果下次还背不下来的话就停课到走廊去背。”没想到她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那多好啊!在班级呆着多没有意思啊!”没想到,课堂竟让她厌恶到这个境地。我想到这的时候,只见上课老师又继续对那个学生说:“来,我帮帮你,你先读第一句。”学生断断续续读着:“夸父与日逐走……”老师又耐心地鼓励她说:“‘走’是什么意思,看书下注释……。”这个学生终于在老师耐心的引导下开始翻译课文了。然后老师才转向其他学生进行辅导。因为这几个学生的进度慢,所以比预计的自主学习时间多了三、四分钟。当听课的老师示意她时间过了,他才结束了自主学习。
在评课的时候,其他老师提出异议,自主学习的时间是不是给多了?然而我却认为这个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被这位老师的耐心所打动。我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平时教学,那些学困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经常出现消极表现。先前那个女生就属于袖手旁观型的。学习中他们的表现边缘化,如在自主探究中默默无思——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默默无闻——不倾听,默默无声——不发言。如何引导学困生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呢?这位老师的做法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教师首先应该离开讲台,走近学困生,蹲下身子,去发现学困生的困难,针对他们的困难进行引导帮助。其次,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如对学习信心不足的,给予鼓励。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动力。在这节课之后,我发现这个学生能大声地跟着学生读课文了。这个进步更让我确信,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是多么重要啊!第三,我们还要进行分层教学。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只要通过自己稍微做出点努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进步,有了成就感后,再对他们分别进行及时的表扬与奖励,并对他们下次学习提出合理的新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相比之下,我的那节《夸父逐日》虽然得到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评价,但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面却失掉了一次研讨的机会。课前的那句“希望学生能积极配合我”的话更是违背了“学生是主角”的教学理念。这次的教研活动的得与失全在这一念之间了,正所谓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