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工作 | 干部培训 | 教师培训 | 初中教研 | 小幼教研 | 民族教育 | 综合教研 | 教育技术 | 名师博客 | 电子阅览室 | 创城专题 | 
您现在的位置: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 教师之窗 >> 正文
“懒”教师才能教出“勤”学生
作者:汪春丽    文章来源: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点击数:1215    更新时间:2012-11-14

 

    常常看到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担心学生说不明白,就一再强调,不断补充;老师担心课堂纪律太乱,就替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担心不能掌握全面,所有作业全批全改。应该说这样的老师地把所有的事情揽于一身,应该算是“尽职尽责”、“认真负责”。然而这些太多的“担心”和太多的包办,最终的结果是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不善合作,事事等靠,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过程的引领者。所以我们做教师要变教会为会教,要教给孩子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让孩子多多在实践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我们这些可敬但可怜的教师们在报怨自己出力不讨好的同时,不如让自己在教学中学着“偷懒”一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勤快”起来。当然教师的“偷懒”绝不是说在教学上敷衍了事,而是把功夫下在课前的备课和课上的指导。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研究教材专教法,课上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主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善于组织,“舍得放手”

    要给学生机会,教师就要善于组织丰富的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探究知识。而教师则“站”在旁边适时点拨、指导。

     一次上级部门领导来到我班听了我的四年级语文课《触摸春天》。一上课,我就布置学生自主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后,再以一个中心问题“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引领学生展开自学。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表现安静善良有爱心的句子认真品读,并把体会以词语提纲的形式写在书的空白处,和同学交流。我把要求说清后,便把时间交给学学生去自学。这期间,有学生遇到困难的学生或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过一会儿,大多数同学便开始用笔画段落,大声读,边读边在空白处写着什么。又过几分钟,学生们开始陆续和同桌或前后桌议论起来,或谈自己对某一句的体会,或是互相读自己找到的片段。这个时间长达十七八分钟,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显得自然而有序。而我在学生中间,或低头询问,或参与讨论,或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表现非常踊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外行看这节课觉得没什么精彩之处,可是听课领导给予这节课高度评价。因为在他们看来恰恰是这平常的一节课,教师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在学习过程中才表现得自然而投入,毫无做作,这样的课教师才是真教,学生真学。

    我们教师要从一切包办代替中解脱出来,相信学生,作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不管学生自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只要是他们独立思考、独立领悟的,就会印象深刻,记忆就会牢固。所以,课堂上要“舍得放手”真正放飞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二、勤于激趣,“乐得观战”。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们的话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努力营造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小学语文课上,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猜谜语,讲故事,情境对话和辩论等。比如我在教《生命 生命》一课时, 正赶上青海玉树地震,我让学生搜集了在地震中不幸牺牲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以及桑兰、海伦凯勒、霍金等人的故事。当精读课文结束,对全文进行升华主题时,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全班组织一次大讨论,结合这些人或自己身边人的故事,“你怎样看待生命”。这样的讨论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亲人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悟,不仅理解了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她白白流失,使自己活的光彩有力。”而在其中当有的孩子对“生命的价值”理解为“人有钱就是活得有价值”时,我又适时引导,让孩子再围绕这个话题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本课虽然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我没有过多去分析课文,而是作为一个“观战者”,通过适当的提示、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这样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效果反而出人意料。这就强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一味的把自己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是收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的。

    其实,这样的"偷懒" ,极大的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可谓是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偷懒”不失为教育的一种智慧,一种艺术,让我们把从前的“老黄牛”作风变为巧干,给学生留出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驰骋!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版权所有 宁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维护制作:电教信息部
    联系电话:0435-5224989 邮编:134100
    推荐浏览模式 1024*768分辨率 吉ICP备17008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