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通化县实验小学 李桂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4、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读词语: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耐人寻味
莞乐一笑 应接不暇 家家户户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悟境界:
1、导语:我们着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老先生在重返德国时所写的一篇散文,那么他在故地重游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表达作者心情的关键句。
2、自由读文,找出关键句,共同交流。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理解“奇丽”“奇特”:
出示思考题: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你是怎么体会的?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通过哪些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的。
3、学生默读课文。
A、品味奇丽景色:
1、交流: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有哪些词语是体现景色奇丽的呢?(板: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呢?(学生自己谈一谈)
出示图片来理解。
文中还有一个比喻句也能看出景色奇丽,是哪句话呢?
(2)“花的海洋”写出了花的特点?(花美、花多)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花的王国、花的世界)
还有哪个词语中能写出花的多?(“应接不暇”)
(3)理解“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还能表现出观花的人一种怎样的情感?
(4)口语训练:
出示课件:看到这些花盛开的场景,你能用上刚才学习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吗?(图片)
2、有感情朗读课文。导:走过这条街,窗子前是花团锦簇,走过那条街,窗子前是姹紫嫣红。徜徉在美丽的花海中,闻着花香,赏着花美,让我们自己动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感受一下。
(1)自己读。
(2)指生读。
B、品味民族奇特:
1、导语:刚才我们用品读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方法来体会花多,花美的奇丽景色,那么么景色的奇丽与民族奇特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原因。
2、细读课文。
3、交流:
(1)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这段话写出了这个民族奇特在哪呢?
“脊梁”什么意思?“花的脊梁”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片或实物花)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一笑,这一笑说明什么?(德国人已经习惯了这样养花,不足为奇,所以只是微微一笑。)
他们养花的目的就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五十年后,季羡林老先生又一次走在德国的街道上,又看到了——
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又、都),不由得赞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朗读课文。
导:如此的奇丽的美景,如此奇特的民族习惯,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来作者的赞叹之情呢?
自己读一读,再指生读。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今天,季羡林老先生带着我们走进了德国,那么走在德国的街头,你看到了 ,你又能想到什么呢?想想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呢?
出示:走在德国的街头,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的身边,我看到在家庭里,__________________;在学校里,__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
是呀,我们欣赏了多么奇丽的景色,感受了多么奇特的民族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是多么奇特的习俗呀,那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是多么伟大的民族精神呀,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德国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