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县教育局教学工作要点中提出打造“课堂教学效益年”五项工程,其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程”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保证课堂有效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文件精神,使新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区别与传统的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我校领导、教师共同查阅资料,学习课改前沿理念,相互分享交流,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形成正确认识,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初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形成“导学--自学--互学--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雏形,并初见成效。至于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高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虽然现在只是初见端倪,收获甚浅,但相信以正确的前沿理论做支撑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科学合理的操作,随行随改的修正,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念。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区别只在于你采取的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突出人本、教学高效。基于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前心中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认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不是一种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修修补补的改良;不是在教学中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而是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改变头脑、更换观念,从学生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了使每一位教师在思想深处根植正确的教学理念,我们有针对性的在业务培训中安排学习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内容,明确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从古代教学中“讲—听—读—记—练”的典型的传授式模式,到17世纪,夸美纽斯的“感知—记忆—理解—判断”教学模式,再到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虽然在不断的前行与进步,但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通过学习,我们的教师在理论高度上认识到:现代教学模式正在从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1、寻求理论依托。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教师虽然有正确的理念作指引,但作为经验型教师,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常匮乏,这绝不是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校业务领导带领一线教师尝试从他人已有模式中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模式,再根据他人的模式阐述,定向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有指向性的学习虽然难免断章取义,但利大于弊,教师在短时期内就能明确自己建立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能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学习,用以正确指导自己的模式构建过程和教学实践。比如以自学-辅导为主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它的理论依据是从人本主义出发,注重学生的主题性发挥。再比如理化实验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依据的就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还有一些学科运用了诸如行为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人的认知规律等理论依据提出自己的教学模式。
2、确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经过概括、加工、提炼,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它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可以说,课堂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将各教研组学科教学模式、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归纳、提炼、总结,凝练出各学科、课型普遍适用的概括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自学--互学--乐学”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是把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导学
此环节重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否学的投入、学得有效,关键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包括怎样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怎样提出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怎样组织一次愉快深入的讨论活动,能否设置一个展示汇报的平台,或者能否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导入环节,而是要贯穿一节课的始终。
例如,语文学科提出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读文感知--质疑解疑--研讨探究--拓展延伸。其中在创设情境环节,教师不单要巧妙地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而且还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情趣、带着问题走进自主阅读这一环节;在质疑解疑环节里,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还要引导学生会提问,让他们能思善问,然后教师要能快速的整合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精彩之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和探究,用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自学
此环节集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也正是体现这一理念,树立人本思想。自学环节,也是我们四步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此环节中每学科都设计安排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自主阅读,但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读教材,而是以读书为形式,以探索新知识为目的,以理解与贯通为重点的思维活动。
例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环节,采用了泛读和精读两种方式,通过浏览教材内容,探究教材知识,对典型范例加以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或者设置陷阱,或者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文字、图片辅助手段,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提炼本质特征的能力。
再如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模式的“自学思考”环节:学生依据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浏览教材并独立思考,掌握解答问题的知识点,学习从不同角度或层次方面形成答案,然后把答案记录在阅读提纲上,同时对需要质疑的问题书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在下一环节交流。
地理学科的自主阅读环节,学生根据教师预先布置的学习目标或设计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和地图等资料,了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自主学习的开展,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独立的阅读并思考,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读体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若无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也易产生盲目性,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参与学生的学习之中,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研究的方法,提示各种信息资料的来源,点拨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等。“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要能及时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让火把燃烧起来,而且变成熊熊大火。
3、互学
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既要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要随时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倾听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努力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一种愉快的身心体验,也是一种生命的呼唤。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等,设置安排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间学习成果的展示与汇报、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难点问题的深入探究等。如果说前一个环节“自学”是知识建构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这个“互学”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扩展和深化。
例如,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模式中,“质疑解疑-研讨探究”的环节,学生在“读文感知”的基础上,会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问题进行研讨探究来解决,由组内一成员汇报学习成果,同时提交本组内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涉及到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做适当的补充,安排由师生共同讨论探究,以达成教学目标。
再如思想品德学科,“质疑讨论和精讲点拨”的环节,对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质疑、解答、争辩、讨论,在组内达成共识,使部分疑难问题得以消化解决。 对学生反馈的难点问题,教师不急于点破,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展示给学生,同时再次提供信息或暗示,由学生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诱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学生的讨论:当学生出现讨论冷场时,教师要反复启发,缩小切入点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当讨论各方相持不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向正确方面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讨论产生新问题时,教师要挖掘重点、因势利导;当讨论出现了错误的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责备;当学生的疑问在组内不能解决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课堂调控。 同时,教师要集中精力用较少的时间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讲精讲透,把学生讨论的问题解释清楚。
4、乐学
用一个“乐”字来概括此教学环节,目的是想要涵盖这一课堂环节的效果和境界,凸显出此时师生的心理状态。在经历了导学、自学、互学的环节以后,学生们一定收获了新知、感受了新知的获得过程,也经历了思想认识的提高,此时一定会有迫切的小试牛刀的愿望,或者急于抒发内心独特的感受,所以我们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是巩固训练,也可是拓展反思,还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迁移,也可以是课堂学习的小结,或者是语文课上的写作练笔,总之是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拓展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历史教学中的巩固拓展,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新知,理化教学中的检测评价,政治教学中的尝试运用,地理教学中的效果检测等。
“乐学”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取迁移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建构新知,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展示,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是一个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快乐的环节,因此名之为“乐学”。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与评价。
1、组织推进。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以来,学校通过行政会议、宣传发动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基本上统一了领导和前勤教师的思想;构建简洁富有涵盖性的模式:“导学--自学--互学--乐学”,操作性强,更适用于各个科目;校长高度重视,亲自主抓效益年工作,每个主管领导每天随机进课堂听课至少两节;建立相关制度保驾护航,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快乐学习,终身发展。 2、客观评价。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结构框架,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更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更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所以截至目前,除了数学组的探究式、政治组的范例式和外语组的小组合作模式比较成熟,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还有的模式只能在小班进行,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如果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可能在课堂上一无所获,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实际问题。但我们不想急于求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遵循规律,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根据教学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方法上的调整,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1、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课堂的高效。
2、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真正快乐的学习,因材施教,主动发展。 3、课改要让学生评价老师,学生评教,老师以评定教。
4、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教师的思考和创造。我们要培养什么人,就先让我们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遇到专家型的老师,我们就应该努力做专家型的老师! 5、一种模式的构建在理论的支撑下,还需要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决不可急功近利。 6、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却是以改变教师为途径。改变教师,学习、实践、变革,永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导学--自学--互学--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中,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初步尝试。本身还有太多需完善和待商榷之处,但敝帚自珍吧,我们将在“教学效益年”活动期间,乘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东风,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并重,将人本思想贯彻到教学始终,树立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3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