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增加和强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使每个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校长,教师是学员,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建立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二、基本原则
1、教师自我发展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发展的原则;
3、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4、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校本研修为主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三、基本内容
1.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
要改变长期以来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文化素养的评价和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现象,建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引领激励、自主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制定发展规划。
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
提高学科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对教师岗位学历的要求,促进教师“学用一致”;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引领教师在实践反思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职业伦理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为教师制定心理知识学习计划,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努力保障教师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保证培训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
6.构建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制度。
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及其他教研人员为主导,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通过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7.构建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
课题研究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8.建立中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建立各学科辅导教师队伍,大力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发展,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9.建立年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采取文本和电子相结合的动态方式;档案内容要能体现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及总结、专业发展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
10.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载体。
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师资交流协作,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合作交流、专家报告会、示范课等多种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条件。
四、具体规划
2013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目标:
加强师德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学技能,初步形成学校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梯队,构建我校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我校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学校教师培训模式;
2014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目标:
加强师德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不断加深教师的教育理论功底,积淀教学理论素养,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有质的提高,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
2015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目标:
经过三年的建设,培养师德高尚、教学技术精湛、学识渊博、人格完善、情感丰富、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使得我校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向校内外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我校的教师培训模式。
五、工作措施
(一)、完善学校自培机制,建章立制
1、成立领导小组
为落实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我校首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长负责制。由孙凤梅校长担任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由业务校长于鼎秀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教导主任刘福贤、张金凤为小组成员的领导机构,层层开展工作。
2、建立组织机构
我校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把教导处作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具体落实好各项措施,指导、监督、检查各项活动的开展。
3、制定专业规划
一是:学校根据《通化县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制定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有的放矢的进行工作;
二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方案》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进行自我规划。
(二) 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师德建设制度和文件要求,教育教师遵守国法校规,依法推进师德建设。
2、建章立制,努力形成师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师德建设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层层负责制;
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师德表现纳入个人人事档案管理,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优的重要依据;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建立定期研究和检查师德建设制度,通过组织评议、教师互评、学生评议、日常督察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定期开展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经验交流会,通过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克服把师资队伍建设理解为单纯的业务素质培养的倾向;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师德建设初有布置,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师德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开展优秀教师报告会、师德主题教育、师德论坛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不断深化和更加有效;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及时劝诫、警示或给予处分;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按照有关程序,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三)、继续加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品质
1、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以继续教育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平台,继续落实“三新一得”的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双练功常抓不懈,注重平时的练功,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标准》和《吉林省教育教学常规》,学习和借鉴校外先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促进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开展校本研修。我们将通过扎实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研组功能的优化,我校将以主题教研的形式,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把不断学习、积极研究作为教师职业生存方式。
3、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我们还将抓好教师的梯队建设,创设条件,促进各个梯队的教师都能不断发展。培养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县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向校内外辐射优质教育资源。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把开展教师非学历素质提高教育与开展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相结合,重在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原则,各部门在制定短期研训方案时,突出重点,带动全员;坚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策略”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研训方式,精选研训内容,开发研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广大教师都能在校本研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5、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传授新的信息技术,培养教师自觉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的意识。
6、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帮助教师养成积累第一手的教育教学资料的习惯,并以此促进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反思、改进、总结,拓展教研活动的空间,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7、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师培训、学习的资源。使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动态。以信息化带动校本研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校本研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科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训与分散研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相结合。
在今后三年中,我校将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校内各项资源,形成合力,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规范管理,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提高办学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