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效益年资料汇编
第13期 |
通化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
|
|
【理论篇】
第六节怎样筹划教学策略(续)
徐世贵
什么是教学策略?“策略”一词最初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战略、战术。后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适用的手段和方法。通俗地讲,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广义的教学策略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总体方案。包括方法、步骤、媒体、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狭义的教学策略单指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最佳方案、技巧讨论。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教学策略是一种创意,一种技巧,一种智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怎样来策划教学策略呢?
一、发散法
所谓发散法就是教师在进行策略设计,不恪守一种思路,不独遵一种方法,不追求唯一答案,而是从四面八方开拓思路,最后选出最佳方案。其实世界上的任何问题都有几种、几十种、几百种、甚至上千种解法。大连十六中特级教师董大方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总是有创新发散的特点,在她的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式上,学生有看、有读、有说、有议、有问、有评、有猜、有想,还有量、有画、有做、有练、有编等。教学效果是特别优异的。
二、改变法
改变法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就是对原有教育教学中的效率低下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改变,用新的方法和措施取而代之。如改变一下教材的处理方法或呈现方式,改变一下板书设计方法,改变一下课堂组织形式等。
三、添加法
添加法的创造目标都放在扩大、增加的焦点上。就是对一种东西,以添加、附加、重叠、扩充的方式加以改制,从而使原有目标产生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效果。如讲授《故乡》一文,在初读课文前,宁鸿彬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读课文之后请学生在课文原标题“故”字前加上一个或几个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词语,把课文的标题变成“……的故乡”。
读课文之后,学生站起来相继发言,给课文拟出一个又一个新标题,并且结合课文做了简要说明,学生添加的标题主要有:远去的故乡,悲凉的故乡,不值得留恋的故乡,萧条、衰败、日趋破产的故乡,气闷的故乡。通过学生所拟的标题,不难看出,教师的这个教学设计,已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广阔的领域。
四、缩减法
缩减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大的问题变小。考虑一下,教材上的概念、定义、原理、叙述过程是否科学、简洁,把它浓缩变小、弄短、省略行吗?复杂的推论能简化吗?抽象的理论能通俗化吗?如让学生做标点符号的练习,宁鸿彬老师只选了“他都会什么”五个字。他先把写好五个字的单字卡片摆入板槽里,让学生填标点。“他都会什么”——学生填成问号。“他什么都会”——填句号。“什么?他都会!”——填成问叹两种标点符号。这种精练效果能不好吗?
五、逆向法
你想过吗?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嘉,可是为什么愚公非要坚持不懈地去移山呢?从效益的角度讲,与其子子孙孙不停地搬山,倒不如把家搬走,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不是更省力、更容易一些吗?这种颠倒过来想问题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也称逆向法。就是把一种方法、一种观点、一个东西、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里外……颠倒一下,从相反的角度思考看会有什么结果。
六、替代法
编一个顺口溜,画一张草图,列一张表格,打一个比喻,以此来代替你的教学意图。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在上《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对于课文中的地道的构造没有去讲,也没有简单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画地道。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七、移植法
移植法就是将某一地方、某一领域所使用的原理、技术、元件、功能等移植到另一个地方、领域,从而导致创新的技法。通常一种道理、一种技术、一种方法在这个地方适用,在另一个地方也适用,可能效果更好。
八、角色体验法
“角色”是由戏曲引来的一种社会名词。它是一个人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形象的总称,与“身份”近义。如学生、教师、作家、医生、科学家等一个名称就是一种身份,也就是一种角色,如窦桂梅老师对教学《我爱三峡》时提出如下三步走的建议。就运用了角色体验教学策略。
第一步,让学生当“地理勘探家”通读全文模仿比较这三个峡的不同特点。这个环节实际上是深入理解教材的层面,当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了地理勘探家的时候,他们对“探险”的兴趣顿时点燃,于是迅速走进“三峡”,那么三峡的“雄、秀、险”就被学生挖掘出来了。
第二步,让学生当“小记者”写出来,于是学生的角色转换到写——怎样把三个峡的特点在理解第一环节层面上又超越了一层,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应该怎样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甚至用过渡等方法把三个峡描写出来。
第三步,让学生当“小小导游家”,这是在前两个基础的创意中了解地形同时感受文字魅力之后,再用声音创造性地表达三峡的秀美——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朗读解说词把自己“旅游”后的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角色体验策略在各种教学中可广泛应用,如语文课上的分角色朗读,数学课上的数学研究小组,学生以数学家的角色来研究数学。政治课上可让学生模拟法庭等等。
九、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法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四计,其意思是:欲抑之,必先张之;与擒之,必先纵之。以退为进,欲抑先与。这个计谋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先错后正,正误鉴别,以正纠错的教学策略。
许多教师上课就怕出错,既怕自己出错更怕学生出错。他们追求课堂上“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其实从辩证的角度看,有时出错也是一件好事,错误是一种资源,错误是一种教学机遇。巧用错误,欲擒故纵纠错恰是一种教学策略。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小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善于抓住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借用美丽的陷阱引导学生在出现错误时,如何纠正错误的学习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认识真理。
十、学习竞赛法
优秀教师课堂最常用的另一个教学策略就是开展学习竞赛。
竞赛活动能激励人的斗志,能克服人的惰性心理。特别是人的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为希望竞赛取胜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人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少年儿童逞强好胜、喜欢竞赛,如果在教学中运用竞赛,引入竞赛机制,这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竞赛形式有多种多样的。从竞赛的内容来看,可以是计算、朗读、背诵、动手操作实验等。从竞赛的对手来看,可以是个人竞赛,团体竞赛等。从竞赛的方法看,对易答题可以采用“抢答”、“举手答”、“没举手的再答”等方式;对于较难题可采取小组“竭力赛”、“团体累计赛”;对难度较大的题则采取“夺红旗”等。
十一、问题引领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困惑情境时,被引发的动机最强烈。老师运用问题引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把课上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就要尽可能的变知识的讲授为学生的问题研究。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把教材上的例题、问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课本《狼》一课,山东肥城教师姜士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如你是屠夫,途中遇到两狼,你会怎样做呢?学生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
生⑴:我要是遇到两狼,绝不会像课文中的屠夫那样笨,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然后等到前狼快吃完骨头的时候,再复投之,我觉得这样太可笑了。要是我就一起投两块骨头,让两狼同时得骨止,这样就可借机甩掉两狼,那样可能就不会遇到后面的麻烦和危机了。
生⑵:老师,我有异议,屠夫“投以骨”,是想让两狼相争相斗,这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
全课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领展开讨论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抓住了本课主题,有助于学生很快理解课文。
问题引领教学策略的运用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内容,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十二、巧用细节法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有句经典名言:“细节决定的成败。”有一定道理。什么是细节?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构成一事物的每一个单独部分。细节是重要的,有细节才有情节,有细节才能深刻。课堂教学运用细节策略即教师把握教材中或教法中那些重点或关节点的问题,将其做细、做大、做强,从而来扩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对教材重难点的挖掘放大的改变呈现方式等。下面是窦桂梅老师在教授《圆明园》一课时对火烧圆明园细节的处理就很有特色,很值得借鉴。
师:有感受吗?(学生纷纷点头)那好,再把感受融入课文朗读这句话。
生:“……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提示学生朗读时对“破坏”和“毁掉”的语气,表现出一种无奈、气愤、痛心等)
生: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下一片灰烬!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答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答72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答4320分钟,有的学生动笔计算)
师:4320分钟是多少个半分钟?(学生答8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历史一幅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无声录像)“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全体静场,出示画面,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学生感觉长)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的奇珍异宝。
师:把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10000多个教室这么大的面积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生:圆明园本来就在北京的北郊,可大火却笼罩整个北京城!所以,可以想象圆明园这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是怎样化为灰烬的。
师:那就把感受送到课文中再读!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号前面加“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第七节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备课信息经过加工后输出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
一、 传统教案要改
备课改革必然带来教案编写的改革。那么,按新课程理念怎样去
编写教案工作呢?
研究表明,传统教案有这样几种弊端:
1、追求形式,浪费时间。(八股式,强调各式、数量、外观等)
2、内容僵化,缺少创新。(编写虽周密但完全是预设,固定的老
路子)
3、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不允许有另类)
4、照搬抄袭严重。(从现成的参考书、备课手册或网上原件下
载。因地区、学生、教师情况不同,往往水土不服)
为此、教师编写教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据课标和教材,不出现错误。
2、加强创新性,巧妙构思,新颖独特。
3、注意差异性,彰显个性,避免千人一面。
4、强调操作性。以简驭繁,避免臃肿烦琐。
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二、新教案编写的内容
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应有差异性,不能强求一律。但有几项基本要求,无论是新老教师,无论是那一个学科都必须有所体现,这也就是教师编写教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内容)
2、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思路)
3、教学目标(体现三维、具体、准确、弹性)
4、教学重难点(要解决的关键要害和可能产生的困难或障碍)
5、教学程序(或称教学过程,说明教学的步骤以及活动内容和方法)
6、板书设计(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7、教具学具(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学后记(对教学有价值内容做记载和反思)
【经验篇】
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y)包括教的策略(teaching strategy)和学的策略(learning strategy);而狭义的教学策略则只是指教的策略。本文侧重于课堂层面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讲教师教的策略。教师能否设计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研究和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信服自己,引导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同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质
(一)有效教学策略的含义
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目前在教育心理学界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看法。有的研究者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观念和思想,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有人把教学策略看成是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还有人把教学策略看成是教学方法、技术、教学材料以及有关程序的知识。张大均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观念,在一定设想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活动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教学策略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教学策略,一种是特殊教学策略。基本教学策略是指为全体教师共同掌握的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特殊教学策略是具体到某一方面的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不同种类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简称目标教学策略,如概念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二是适用于不同学科性质的教学策略,即学科教学策略。基本的教学策略又可分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和指导性教学策略等。
有效教学策略是针对教学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是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获得与实施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条件。
(二)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教师只有在了解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策略时,才能够选择和制订相应的策略,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算是有效教学策略呢?顾名思义,有效教学策略就是那些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极大帮助的教学策略。要达到真正有效,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针对性
有效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是指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离开具体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就无最佳策略可言。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了解在课堂教学前如何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
2.可操作性
有效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是指它具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是教学活动具体化、行为化的依据。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参考,教师在了解和学习了这样一些策略之后,可以参照这些策略,根据其中的程序和措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既有实用性,又有可操作性。
3.系统综合性
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中体现教学策略构成的综合性特征,这要求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条件,对影响教学策略构成的教学方法、形式、步骤等要素加以综合,使之成为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最佳措施;二是教师在使用教学策略时体现教学策略功能的系统性特征,即在某一范围内各种教学方式和措施要优化组合。多种教学策略整合使用,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最高的水平。
4.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容、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已有的物质条件,选择和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时,应依据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策略,只有符合实际需要的、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策略才是最好的教学策略。
5.对教师的启发性
有效的教学策略除了可以指导教师运用已有策略解决当时当地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启发教师把已有的策略迁移到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从而解决类似和相关的教学问题。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策略制订、使用的理论和原则以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尝试自己去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
6.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因而教学策略也有不同的层次,教学策略可以来自理论的推演和具体化,也可以来自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推演和经验概括水平、程度不同,形成的教学策略也就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相邻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尤其如此,高一层次的教学策略可分解为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同时也可指导和规范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
二、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
(一)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
1.学习者的状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终都要靠学生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自身的情况,如学生的能力、已有的背景知识、学习的动机、态度等,都是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相关的背景知识较丰富,那么教师如果使用指导性的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那么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则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对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也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风格来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就可以取得同等条件下更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不适合自己,那么他不但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优点和长处,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减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教学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通过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如果处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势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样,无论多么好的教学策略,都无法取得有效的结果。同时,心理环境也在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愉快的心境、高亢的情绪,那么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策略也能实现其有效性。所以,要使教学策略有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舒适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有效教学策略设计的依据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出发进行考虑。
1.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不同,其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主要借鉴布卢姆的分类法,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是辛普森的知觉、准备、反应、自动化、适应和创新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是克拉斯沃尔的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层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
2.教学内容和任务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最优方式,内容决定方式。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都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主要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但在具体的知识教学中,又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教授语法和词汇知识时,应重点使用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训练有效记忆策略,及整理归类、区别对待和比较概括等策略;在听力、阅读教学中应强调建立、扩展图式的策略,训练学生听、读技巧,授人以渔的策略和丰富语言输入的策略;而在口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则着重使用交际化策略、练习方式活动化策略和巧妙处理语言错误策略。
3.学习和教学理论
教育学和心理学中都有许多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学习领域的知识和学习法则的知识以及从事学习和教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解释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是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因而在制订有效教学策略时,应遵循人类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规律,采取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4.学习者的特点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最大范围内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从教学中获益的目的。教师在制订和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采用符合学生实际、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5.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来运行和实施的,所以教师在制订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当从自身的性格、能力、知识等出发,选择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且自己能够良好地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策略。如果一个教师的形象思维水平高,擅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问题的现象和事实描绘得生动具体,那么他就可以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和谈话法等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精彩的讲解来领会所学习的内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策略设计的原则
1.让学生有学习的准备和学习的愿望
任何学习都是以学习者一定的先前知识和认知技能为基础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混乱,影响学生的发展。桑代克的准备律认为,如果个体有学习的准备,让他学习,他就会感到满意,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既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让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
2.有目标行为的示范
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向学生展示在学习结束时应完成的行为表现,即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程度。比如,在教授英语定语从句之前,就应该先告诉学生其学习的目标,如能够判断一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关系词,分析句子的结构,并能自己写出包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等。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那些对自己达到教学目标有用的知识,这样就能把有限的心理资源用于更有效的学习。
3.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反应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考虑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时间和策略,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积极的反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对其回答的正误有精确的反应。有的教师并没有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或无法发现学生回答中的细微之处,因而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只是笼统评价对或错,而没有给予精确的判断,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答案也弄不清楚。
4.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研究表明,让学习者在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反馈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弓野的一个实验中,遮住被试的眼睛让他们画10厘米长的线段。有三个被试组:第一组有20%的实验次数让被试知道结果,第二组有50%的实验次数让被试知道结果,第三组有100%的次数让被试知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反馈量越多,学习的速度就越快。转引自黄希庭:《心理学导论》,59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要作用。
5.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年龄、能力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其学习的方式、习惯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有的学生适合讲授法教学,有的学生适合观察法教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学习的最佳水平。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实例
(一)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对一组类似的事物进行归类而组成的知识。概念的学业行为表现主要是记忆(如定义的陈述)或应用(如确定概念的新实例)。教师在教授概念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注重已有概念与新学习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提供正例、反例和变式帮助学生记忆概念。记忆概念的策略主要有重复、复述、复习和记忆术等。概念的初始呈现应有包括能说明这一类事物的最好的实例,即原型,再用其他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概念的种类。
当教学目标是为了应用概念时,可使用综合策略和组织策略。综合策略即要求学生举出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组织策略则要求学生先确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再找出哪些属于其正例、哪些属于其反例,最后确定新旧概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表7-1概念教学策略的实例
概念实例 |
策略 |
执行 |
鸟类 |
综合策略 |
(1)向学生展示鸟的最佳实例,如燕子、喜鹊等
(2)让学生观察一幅有各种动物的图片,找出哪些是鸟 |
哺乳动物 |
组织策略 |
(1)向学生展示哺乳动物的最佳实例,如猩猩
(2)让学生找出哺乳动物的本质特征,再找出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不是哺乳动物 |
(二)事实教学的策略
表7-2事实教学策略的实例
事实类内容 |
实 例 |
策 略 |
具体事实 |
成熟的西红柿是红色的 |
(1)给学习者看成熟的西红柿,并问其颜色
(2)(考虑一种练习或背诵)先演示一种颜色并询问什么样的西红柿是这种颜色 |
抽象事实 |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
(1)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指出北京所在地
(2)(考虑一种练习或复述)先说中国,再询问其首都 |
事实是对两种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事实有具体事实、抽象事实和系列事实之分。事实只能依靠记忆──因为它们没有具体应用。对教授具体的事实而言,开始呈现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与事实之间的联系。而在教授抽象事实时,教师应当首先呈现与事实有关的具体表征(如图片或人工模型等),再进一步解释。
(三)规则教学的策略
规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阐述,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教授规则时,可以使用以下一些程序。(1)告诉学生学习完成后要求的作业形式。(2)对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回忆原先学过的构成规则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言语陈述,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次序将新规则与构成它的概念组合起来;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演示规则的一些例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3)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后,进行复习,以帮助规则的保持。规则的行为表现也是回忆和应用,规则的应用包括解释规则的结果和预测基于规则作出的推论。规则的学习有两种方法,一是演绎法,即从一般推特殊,先呈现规则,再给出实例;二是归纳法,即从特殊到一般,先给学生呈现几个实例,再让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规则。
(四)教授态度的策略
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态度是心理的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们通过经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间接的与所有对象或情境有关的个体反应。[美]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220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态度具有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成分。态度的教学包括态度形成的教学和态度改变的教学。态度形成是从没有态度的状态到产生某种态度的状态,而态度的改变则是把原来的某种态度改变为另外的态度。态度教学的策略主要来自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观察学习有注意、保持、制作和组织反应以及形成动机四个阶段,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形成有关的内部表征,经过一定的强化达到形成和改变态度的目的。
表7-4态度教学策略的实例
态度实例 |
策略 |
执 行 |
帮助敬老院的老人 |
榜样示范 |
(1)向学生展示一些敬老院老人的图片
(2)展示他们在进行生活自理时的困难情景的照片
(3)播放其他人帮助老人的录像 |
形成表征 |
(1)向学生播放每个人从年幼到年老的生理过程
(2)向学生阐述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的意义心理练习 |
外显练习 |
(1)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体会
(2)让学生自愿去帮助附近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 |
小结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它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综合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对教师的启发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影响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状况、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课堂教学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时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任务、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师本身的素质进行设计,同时还要遵循让学生有学习的准备和学习的愿望、有目标行为的示范、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反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和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则。最后,我们介绍了概念教学、事实教学、规则教学和教授态度四种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方法。
【实践篇】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11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张秀芝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色彩斑斓,成为小学生习作的源泉。怎样让学生从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汲取营养,用手中的笔倾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有了几点收获。
一、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有兴趣爱写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的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生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作文的加工,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物,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会更丰富。孩子们头脑中存储的东西多了,便会随笔写下很多精彩的段落。
二、 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意培养他们善于挖掘生活中真实、善良、美好的东西,并积累下来,锻炼他们的语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够调动其所有的感官。
人们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撷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更深刻地思考。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的学习、工作等活动,包括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指导生活就是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小学生既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又要学会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玩”、玩中“思”、玩中“悟”,如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动物、做小创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试验。一个人“玩”,在小组里“玩”,一边做,一边想,一边讨论,用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在痛快淋漓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
这样,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便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
三、指导并提炼生活,使学生有方法会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内容多,但在表达上却不尽人如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写作知识匮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写作方法的训练。要多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当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表达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无教师监督下,课外要多读书。我每个学期都向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并且每个月都有主题阅读。如感恩、思乡、毛主席诗词等,并每个月一小汇报,每学期一大汇报。这样形成了每个学生都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主题词:教学设计
发至:各乡镇中小学、局直各单位
主编:丁金干 责任编辑:王金库 邮箱:thxjyzlgl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