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追求、享受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和《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于言娟
这几天我读了两本好书: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和张海晨与李炳亭合着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编者精辟的观点,非凡的智慧,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让我深受触动。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教育”。
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出了“新教育”的观点。新教育提倡“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他说新教育是“心教育”,是塑造心灵的教育,没有心与爱,就没有新教育。新教育是“欣教育”,是要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是“行教育”,有行动才有收获。真正的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新教育是“醒教育”,通过唤醒,让孩子走向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反思、自主矫正、自主提升。新教育是“省教育”,新教育在唤醒别人的同时也要找到自我,并不断反省自我。新教育是“信教育”,相信是一种力量。新教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是“星教育”,一切好的教育都懂得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新教育是“兴教育”,是为了民族教育的振兴与发展。
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些老领导,老教师好心地提醒我:不能让孩子给拿捏住,不能给学生好脸色,要让他们怕你,他们才敬你. 我也就真的这样做了好几年的“不会笑”的老师.我每天都让孩子们做无数道的练习题,看着孩子用功夫磨来的成绩我也怡然自得,暗自窃喜。我没想过他们是否真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否对我这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心存感激,但是,我知道我自己是不快乐的,我每天都工作得身心疲惫.跟着朱老师走进了新教育后,我才知道我的教育是“死教育”。 是对知识目标的完全看重和对单一的教育手段的盲目执着。我没能体会到教育学生给我带来的快乐,我也没有做到去唤醒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师生的状态基本属于“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读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和《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这两本书,我领悟到要做幸福的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2、勇于实践,追求“高效课堂”。
卢老师说: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高效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从《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我明确了导学案的设计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对学案的使用要经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使用时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中使用时,学生要经历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的过程,课后使用时主要是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时要在课前进行“独学抽查”、“二次备课。”在课中时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在课后完成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其实早在2003年我的课堂上就采用了前后桌四人合作学习的方法,还有现在我们用的导学案的前身——学习单的使用,我也是在十年前就已经尝试用过,但是因为我没有坚持使用,加上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更不擅于反思和总结。所以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今又有机会接触和使用导学案,我就像与好友重逢一样,满心欢喜。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学习和使用导学案。凭借已有的经验,加上组内同事们的集体研究,我逐渐感受到导学案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每节的知识点基本上不用我来讲解,课上同学们带着我提出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有时,他们还能提出很多连我都想不到甚至是连我也要思考很久的问题。课上再也没有同学睡觉,开小差。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快乐,我也教得快乐。
3、以书为友,“享受幸福教育”。
做为一名老师,除了每天繁忙的工作,还要面对学校、家长、社会带来的多重压力,使我曾经不止一次有过想换一种职业的想法。可是拜读了卢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后,我才领悟到能做一名老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卢老师在书中写道:“教师的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快乐。这才是教师。”卢老师还说“我们埋怨环境,可环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任何的改变,但如果我们改变自己,明天就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可喜的变化。”
是呀,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崇敬而信任的目光时;当我走在大街上或者坐在公车里听到学生真诚的问候时;当我想到我教过的学生在社会上事业有成,被人称颂时,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
通过阅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和《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这两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同时也知道了今天我们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以生为本,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还要关注他们的将来.今天我们做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更加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12-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