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11月11日到30日,为期三周的培训即将结束。在这些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多位数学专家的讲座;学习了来自一线教师的数学理念、教学经验;又实地参与了课堂的观摩、研讨,这些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数学老师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以下是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 专家讲座 引领方向
培训期间史宁中教授、马云鹏教授、孔企平教授等几位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新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使我在初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是“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四基中强调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数学思考和数学建模,强调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数学模型的应用。这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让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这样在我们的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应更多的创作数学情景,让学生来发现,来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为习惯,这些能力对学生终生受益!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对新时期的学生的要求。
其次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要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在“新课标”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越来越凸显出他的重要性”……起初看到这些字眼我变得迷茫,课上到底该不该讲、如果讲要讲些什么都令我十分困惑,但在听完史宁中教授的讲座后,我有了些许思路,又重新梳理了二者的关系。我理解到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并不排除教师的讲授。关键看教师怎样讲,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要讲解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学生在讨论、发表讨论结果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不仅看结果也要分析思维过程,这也是在帮助学生会进行发现问题、想问题积累经验。
二、榜样力量 角色定位
来自附小的几位骨干教师用课件、案例等形式向我们呈现了自己的课堂,使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精心的设计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我们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合作者。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三、变“以本为本”为“以生为本”
20日来自国培班和我们通化班共4位老师代表在东四小学举行了学员汇报课。她们选择的内容不同、上课的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课堂上都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来自上海进修学院的顾亚龙老师上的《年 月 日》一课,让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行都钦佩不已,为我们建立了新理念的数学课堂模型。课上他幽默、诙谐,始终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机智的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这节课上的有深度、有广度。 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记忆结论多,探索过程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过程少。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正如专家所说就要把《数学课程标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几位上课的教师也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解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存在,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学定教,以需选教。
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
|